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2:新闻周刊
~~~——诗人纪宇谈“读书”
~~~——散文家金翠华谈“写作”
~~~60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领取富硒鸡蛋
~~~
~~~
~~~
~~~
~~~
读书,把一生的遗憾都补平
——诗人纪宇谈“读书”
纪宇,75岁,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著名诗人,被看作是继郭小川和贺敬之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人。
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纪宇与现场观众交流诗歌写作。
纪宇和“粉丝们”在一起。

  编者按

  “退休了,终于有大把的时间读书了!”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人发出这样的慨叹。在职时,他们忙于工作应酬和照顾家庭,无暇读书;退休了,孩子也大了,终于可以圆年轻时的“读书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当下“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的手机阅读时代,“读书”意味着什么?对老年人而言,怎样的阅读才是有益的?

  4月17日,记者采访了岛城75岁的诗人纪宇、82岁的作家金翠华,听二位大咖神侃闲聊——读书与写作。

  75岁的纪宇几乎每天都在读书、写诗、画画当中度日。对他而言,退休和不退休没啥两样,“越到晚年,时间越宝贵,越想多读书,即使这样也读不完。”谁能想到,风靡诗坛几十年的纪宇出生于一个“文盲家庭”,曾经“无书可读”。

  1 从无书可读,到读不完的书

  “不是他们不愿意读书,是他们只能为生存而奔波。”当纪宇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一本书也没有。记得他向妈妈要钱想买书时,妈妈不解,“你开学时不是买过书了吗?”在母亲的潜意识里,除了课本就没有要买的书了。

  在那个缺书的年代,纪宇却对书痴迷。当年他的一位同学在青岛造纸厂负责运输各种纸浆书,被纪宇发现后如获至宝。那些原本要用作造纸的原料,却被纪宇截留,如饥似渴地阅读。他还曾到新华书店“站读”,意即站着就能看不花钱的书,且一看就看很长时间。

  年轻时的纪宇,看到什么就读什么,能找到什么就读什么。“我读的书很多都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等读完了才知道是什么书。”他记忆深刻的一次读书体验是一本手抄书。一翻开就爱不释手,他担心读完了就没有了,于是边读边抄。若干年后,才得知那本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用纪宇的话说,那时候只要看到中国字,就喜欢读一读看一看。一次在朋友家看到顶棚是用报纸糊起来的,为了看那张报,他便和对方商量能否剪下来,对方说“可以,只要再找张纸补上去就行。”于是,纪宇高高兴兴地剪下来读。

  年轻时,他曾做过一个书架,因为书不多,很多教材也被摆了上去。而如今,纪宇有几万册的藏书多得没地儿放,家里的书橱装得满满当当,有些只能装在箱子里。

  2 读书写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由于时代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并没有在年轻时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到老了再要求他们“读书“,似乎显得“勉为其难”。对此,纪宇建议——持之以恒,不求收获,只问耕耘。

  “艺术只承认金字塔的顶尖儿。要知道,那些把事业做到极致的人,大多数是要下毕生的功夫。老年人退休了再去做,就是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弥补过去的遗憾。所以不要想着非得要拿什么奖,或取得什么成就。有条件学习读书,我们就随心而欲、随心而行、随心而思。这样,生活就过得充实圆满。到最后有一天,哪怕不能再看书了,你也不会有遗憾。”纪宇提醒老年人,不考虑名利,才能真正地“享受读书、享受写作”。

  在文学圈驰骋几十年,纪宇获奖获誉无数。然而他自嘲现在的自己既不是“运动员“,也不是“裁判员”,什么员也不是,但仍然在“运动场”上跑。“跑到什么时候?实在跑不动就不跑了。我什么都不是,但我很快活,我没有压力。”从事诗歌创作60年来,纪宇从未停下过脚步。不管在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他的诗作隔三差五地就会与读者见面。

  采访前一日,纪宇刚在其微信平台上发表了一首新诗《我的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纪宇至少已写了1000万字。他不仅写诗,还写诗评、散文、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可以说,他每天都在“读书写作”中享受日子!

  3 传承家族文化从“我”开始

  对老年人写书,纪宇十分支持。现在老年大学培养了很多写作人才、绘画人才,在他看来,这是极好的事,“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以前还有写家谱的,现在很少了。老年人如果能写好,有些是具有文学价值的。”纪宇回忆起父亲年老时虽然也扫盲了,但只能是看看报纸,并没能真正地去读书。

  “我的家族文化传承是从我开始的”。纪宇提醒老年人,不要幻想像专业人才一样作品可以流传于世,能流传更好,不能流传,“起码在你的家族中流传了,你的家族文化传承就从你开始了”。

  4 广场舞要跳,书更要读!

  一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 面目可憎。“阅读不是为了什么,读书本身就是生活的必需。就像吃饭一样,人不能不吃饭,人也不能不读书。”为此,纪宇常常推掉很多在他看来无意义的饭局,实在推不开的也会早退。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这句古诗让纪宇颇有共鸣。“实在是耽误不起时间。人到晚年,时间是按天算的。‘三万六千’是指一百岁,可有几人能活到百岁呢?”在纪宇看来,年纪越老,时间越紧迫,就越应该抓紧时间读书,“把我们这一生曾经有过的遗憾都补平”。

  在“手机阅读”越来越流行的今天,纪宇坦陈自己也喜欢看各种短视频,但他同时强调,“手机上的内容只是一个‘点’,要想深入地了解‘面’,还是要转向纸质阅读。”至于该读什么书,纪宇直言——“喜欢什么读什么,不喜欢的就不必读。老年人读书已经不再为了什么目的而读,就是‘愉悦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喜欢才能‘读出兴趣’。”

  有的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读书还有什么意义?”纪宇的回答是:“不必讲什么意义,既然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活一天就要读一天。你的愉悦、你的幸福就已经存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了。”

  采访结束时,纪宇向老年朋友发出倡议:“读书吧,要想挤时间总是有的。如果现在不读书,光跳广场舞,你跳到什么时候?广场舞要跳,书更要读!”

  记者 王丽洁

  ◎纪宇最新诗选

  我看见满街都是“年轻人”(节选)

  我眼睛没花,近视已改进

  白内障手术后能清晰看人

  统计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

  老龄引发了一些生活舆论

  可我看见满街都是“年轻人”

  有男女有祖父母也有母亲

  他们因退休卸下身负重担

  麻将和广场舞喊他们光临

  可他们还在各岗位上工作

  干修理物业或者值班看门

  退休金高的也在操持家务

  接送儿孙上学担重要责任

  退休者轻松吗,各情各论

  内心旗帜仍是“珍惜光阴”

  不信教科书,不信传教士

  只相信实践,再写新理论

  或许我想错了,判断不准

  不该把局部当作整体确认

  他们还在努力,还在焦灼

  半生承担使命还重压在身

  众劳动者已经贡献出青春

  对他们来说,要自愿确认

  想干能干爱干就多干几年

  工资和待遇,可多些跟进

  各级官员还是遵规守矩吧

  概率上讲临界点出事频频

  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时

  平安落地,才能无愧子孙

  说他们“年轻”或许过分

  精神年龄正蓬勃毫无疑问

  压抑多年的爱好苏醒了

  工作和原任职务已经离分

  再奋斗再学习去绘画摄影

  或许写写家史和一生感奋

  只要有需求,就重新开始

  夕阳红并不只意味着黄昏

  唱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赞赏三国演义的开篇议论

  樵夫叹:一壶浊酒喜相逢

  老树著花绽新蕊老亦动人

  看嵩阳汉柏树枝叶还遒劲

  堪称为唐代使者汉时将军

  眼见草茂一春,果熟三秋

  难比莒县古银杏拜称树神

  活着多好啊,活得要滋润

  立着威风啊,立着挺直身

  踏过马革裹尸的战争年代

  大变革时琴弦松弛不成音

  分析现今社会各个人群

  何时算老,人们自有标准

  60、65还是70开始

  因人而异看身体也看精魂

  “退休”两个字有点奢侈

  “再就业”是应有之雄心

  大多数国家公民都是如此

  工作中有乐趣也可得自尊

  我看到满街都是“年轻人”

  芸芸众生自有内在精神

  战汉玉璧上就有这三个字

  为挚爱为传承为“宜子孙”

  我看“年轻人”鼓足精神

  不想不愿也不能萎靡不振

  老龄社会倡导“老有所为”

  中国有支威武的银发大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新闻周刊
   第A04版:学苑
   第A05版:延年益寿
   第A06版:中医中药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婚恋
读书,把一生的遗憾都补平
走过的路一定要“写下来”
“惠民公益行”活动在青启动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老年生活报新闻周刊A02读书,把一生的遗憾都补平 2023-04-21 2 2023年04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