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张吉大目前最大的心事就是把留存的两千册图书捐出去。4月13日,他带着部分藏书搭地铁、乘公交,从黄岛辗转来到青岛城阳职教中心,希望有缘人“慧眼识珠”收下这些书。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接待人员最先感兴趣的不是书,而是他如此高龄却能独自一人奔波两三个小时。“我1935年生,他们都不敢相信”,4月16日,当记者来到黄岛随珠花园采访张吉大时,他爽朗地回忆起几天前的场景。
1 藏书捐书:人总要为世界留下点什么
张吉大曾在青岛城阳职教中心听过课、考过试。该校算是他另一种意义的“母校”。他想捐赠给“母校的青年学子”2000多册藏书,这些书里有不少是杂志的创刊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在此之前,2017年3月,张吉大曾将2.8万册书捐赠给山东夏津县第三实验中学。那次捐赠是他参加了青岛的一场典藏拍卖会之后作出的决定,“将剩余图书捐给偏远地区学校,可以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我珍藏的书籍养成读书的习惯。”那次捐赠,学校以张吉大的笔名“一梦”建成了“一梦书屋”。
他在为2000册图书四处奔波的同时也并不否认曾经遇到过一些挫折。“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可能觉得我的藏书‘品相’不够好。品相好的书,很可能是没人读的,‘品相不好’恰恰说明是被很多人读过的,是受欢迎的书。”虽然在收藏捐赠理念上不一定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但张吉大并不气馁。
2 淘书读书:没有书就没有我的今天
张吉大退休后的几十年与书结缘,成了读书、淘书迷。他巧用旅游访友的机会,奔波在各地的书店、书摊。北京报国寺图书市场、甜水原图书市场、青岛流亭、李村集市、昌乐路文化市场等,都留下了他买书淘书的足迹。成都是仅次于京沪的国内第三大旧书市场,亲戚回四川老家时,张吉大就托他们去成都旧书店淘书。这些年里,他先后淘得了鲁迅著作的各种版本、传记和评论300多册;诗歌近1000册;各种杂志创刊号2000多册;工具书及中外名著、政史哲5000余册;连环画2万余册。
在淘书之余,张吉大的多数时间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在静静的夜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每晚将近有两个小时不受干扰的读书时间。书读多了,张吉大好似有了一双智慧的眼睛,他用这双眼睛观察、思考世界的变化,培养自己发现美好、洒脱大度的心灵。“读书是精彩人生的开始,读书会看到一个新天地,开阔出一种大胸怀。没有书就没有我的今天。”88岁高龄的他腿不软、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与人交流思维敏捷、侃侃而谈,读书令他的灵魂世界“通透而清澈”。
3 写书:人生就是一本书,边生活边记录
读书的同时,张吉大还喜欢写作。在退休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写了300余万字,非正式出版的成书37册。最开始是手写,后来在儿子的帮助下,学会了打字。翻看张吉大的书,最抓眼球的是他的多本回忆录:《追寻生命的意义》(如图)《回望人生:不悔过去不畏将来》。与此同时,他还将每一次有意义的亲友团圆、同学聚会、旅途见闻,包括他的所思所悟等,都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整理印刷成册。
“亲友们来青岛看望我,我在接待他们的同时,会将每一个温馨的画面拍照留存,把那一刻的真挚情感书写记录,等他们启程时,会把印好的小册子送给他们。”在记载生命的写作过程中,张吉大收获了浓浓的亲情与友情。
“见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触动了我,我就写什么,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外孙眼中,“外公藏书捐书写书,坚持几十年,完全出于热爱而不是名利,令人佩服!”因着他的这份热情与执着,张吉大成为孙辈崇拜的偶像。这些“私家书册”,更是成为亲友、同事之间情感的纽带,精神的慰藉。
记者 王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