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感谢老年生活报,让我们分别47年后再次相聚,大家畅叙往事,欣喜万分。”日前,家住青岛市市北区、今年73岁的于向阳致电本报寻亲热线(0532)66610000,表达了感激之情。在报社的帮助下,他与老朋友相见,再续友谊。
今年5月份,本报以《于向阳:不断创作优美的“大海之歌”》报道了青岛老知青于向阳的故事。他坚持文学创作50年,著书立说40余部,其中城市记忆故事10余部,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报道刊登后,引起了86岁王孝先的注意。“我特别喜欢看老年生活报,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老朋友于向阳的容貌立刻浮现在了我的眼前,迫不及待地想与他取得联系。”王孝先向记者介绍,1975年,商业系统举办过一个历史教育的展览会。为了筹办展览,从各个企业抽调了一部分宣传人员。他当时在青岛商业系统工作,被选拔为美术摄影组成员。于向阳是文字组成员,大家在一起工作了半年多时间,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再加上通讯不是很方便,便失去了联系。
“为了让展览会举办的有特色,我们筹备组的人日夜加班,经常在一起讨论,有时候废寝忘食,大家同甘共苦,相处融洽。经过筹备组半年多的努力,这次青岛商业系统的展览会终于开展了,职工们通过德日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的商业发展史,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教育。”回想起往事,于向阳感慨万千。
两人取得联系后,于向阳在山东散文学会青岛作家张剑的陪同下与王孝先见面。如今,于向阳和王孝先已经退休多年,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老朋友再次团聚,有说不完的话。见面当天,王孝先收到了于向阳的文学作品《雪花为谁而落》和张剑先生的著作《潍水东流》。 (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