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瑶
《论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从古至今,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作为子女,理应尽到赡养和照料父母的责任。近日,湖南省印发的《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早在去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就强调,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我国老龄化日益加深,子女与父母同住是否能缓解现如今的养老之急?专家、业内人士及老年受众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观点
解决养老服务关键问题还需专业化机构
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表示:子女和父母同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之急,但是,这种情况不能绝对地解决养老服务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父母失能以后,子女如果没有专业的照护技能,就很难照顾自己失能的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那么失能老人谁照顾?还是需要有专业的服务机构,要么进驻养老机构,要么申请家庭养老床位照顾失能父母等等。
养老之急,对于健康低龄的老人还谈不上“急”与“不急”,实际上最需要照顾的就是高龄的、独居的以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
目前针对高龄和独居老人,青岛市正在筹建空巢独居老人的智慧安全监护平台,可以把这部分老人家里的智慧水表、电表、气表数据做一个模型,来分析老人在家里的安全度,能够及时地提醒家人,对空巢独居老人进行一些安全方面的措施。
对于重度失能失智老人,我们还是建议应该去养老机构养老;一般的失能失智老人,需要接受居家社区养老组织的专业化服务。青岛市在每一个街道,都有一处街道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他们具有这种医疗服务的资格,有医保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定点单位资质,可以提供上门的医疗照顾服务,当然也包括助餐、助浴、助洁等,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子女与父母同住 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本报特约评论员、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同昌表示:家庭的老龄化、空巢化,是老年人遇到的一个很大难题,所以社会才强烈呼吁。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严重的国家等都提出了“一碗汤的距离”,就是希望老人在急需的时候,子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老人身边。一碗汤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它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它所传递的精神是可以借鉴的,也是我们提倡的。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老年人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要寻求帮助的人是谁?是社区、医院还是单位、子女?老年人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首先想到的是子女。当他们遇到困难的、碰到急事的时候,首先是考虑自己的子女能否赶来帮助解决。第二位才是单位和社区、医院。当然,如果仅仅是形式上和老年人住在一起,不关心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那就另当别论了。
业内看法
凡事都有两面性 真正做到却很难
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主任李瑛琦表示:子女与父母同住,我感觉肯定能缓解养老之急。这个办法儿很好。但凡事要看两方面,父母如果能自理的情况下,甚至还能帮助子女干一些家务活儿的,我觉着可以同住;但是父母如果是半自理或不自理的状态,子女照顾困难,那就需要认真分析。
首先,父母到了这种不能自理的情况了,如果头脑还清楚的话,他心疼孩子怕给孩子添麻烦,不愿意和孩子们一起住。第二,父母这种情况,孩子们也没时间来照顾父母,如果条件好点就能顾上保姆;经济条件稍好一点儿的,可以送到养老院;如果条件达不到,拿不起养老费,就只能几个子女轮养;如果是家里子女少的,那就真没办法了。
现今社会,真正的和父母同住的确实很少,所以说,这个建议很好,但是实际情况,我感到很难做到。
读者之声
网友玲:我觉得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住,不仅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照顾家庭。等到不能自理的时候,去养老机构度过余生。
网友水晶玫瑰:政府鼓励年轻人与父母同住来解决养老的问题,不知道政府的政策具体细节是什么?年轻人上班没时间照顾老人如何解决?对于高收入的人比较好解决,比如雇保姆等办法都可以,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上班照顾老人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政府出台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既不影响孩子们的收入,又可以解决老人们无人照看的现实问题。
读者王纪民:这对于这代老年人来说,期望与孩子同住来解决养老问题,那就想得过于简单了。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基本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现实中的双方父母都为了孙辈,迫不得已进驻了小两口的家庭。待到孙辈能“独立自主”,双方的父母也就真的进入了实质性的养老阶段。此时此刻,小两口一般正忙于事业,分身乏术,谁来提供他们照顾父母的必要条件?再则,三代人住一屋檐下,年轻人不一定能受得了,老年人也不一定能适应。
读者崔伟红:三代人,思想与沟通都是有区别的,必要时可以相互照顾,但不一定天天住在一起,距离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