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7:三味书屋
被欧美千禧一代奉为代言人的萨莉·鲁尼,在新书《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继续探寻不完美现实中的精神成长——~~~
阅读趋势~~~
萌语话书~~~
寥寥几笔慰人心,一代大师的质朴与温情——~~~
寥寥几笔慰人心,一代大师的质朴与温情——
历尽沧桑,永葆天真的模样
  《心安即是归处》   季羡林 著   古吴轩出版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活得明白,可以说是最具普遍性的一种愿望。面对生活的林林总总,如果遇上能点拨一二的人,实在是一种幸运。因而,向来也不难理解,当面对那些或是历尽千帆,或是才学渊博的长者时,难免总会想要讨教些人生智慧。《心安即是归处》直抵人心之处就在于,它把季羡林的生命智慧以最真诚坦然的方式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季羡林说,自己要辞“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国宝”,在《心安即是归处》的一个个场景中,季羡林的确做到了。他以真实为人生信条,字里行间的朴实与纯粹,甚至是诚惶诚恐,都毫不掩饰。从写作上来看,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用词上却非常考究,对于今天习惯了简单词汇和网络语言的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写作的再温习。

  青年人要有责任感

  季羡林通透、朴实、纯粹、平淡,却也不失任性。有一位这样的长者来谈人生智慧,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心安即是归处》全面收录了季羡林自1933年至2006年写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字字珠玑,从读书、处世、旅行、当下、孤独、生死、真实的角度,完整呈现了季羡林内在平静的通透世界。

  在这些散文中,有不少提到了季羡林对青年人的叮嘱。生活中,时常有青年人慕名找到季羡林,想要得到指点和帮助,还有很多年轻人给季羡林写信。在1994年写下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季羡林提出了一个观点:老年人不必“倚老卖老”,青年人也不必“倚少卖少”。接过交接棒的青年人,应当奋勇向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一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为人类和国家前途担当的责任感,都是空谈。要学习、要珍惜光阴,便是季羡林对青年人的肺腑之谈。

  “青年人有接力棒在手,世界是他们的,未来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在季羡林看来,人生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通过对青年人的叮嘱,季羡林谈到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正是因为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季羡林以被岁月淘洗过的目光注释生活。他的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都值得青年人体会借鉴。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

  当下,你若问人怕什么,左右数数,似乎并没有什么实打实的难题摆在眼前。但谈到孤独,却似乎成了不愿谈起,但又挥之不去的家常便饭。人不会因为处在闹市中、人群里就减少孤独,不会因为回家吃到一碗热饭,看到一个笑容就真正挥别孤独。当人们开始向着需求理论的最高层级迈进时,到底何以抚慰人生?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季羡林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艰难时刻,讲述了自己被马缨花治愈的经历。在孤寂时刻闯入的马缨花作为一种情感的依托,也因此被深刻烙印在了记忆里。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散落式的治愈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或许通过季羡林所讲述的《做人与处世》,可以给读者更深入的启发。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面对最棘手的人与人的关系,季羡林的看法是“真”和“忍”,真即是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另当别论。忍就是相互容忍,遇事冷静。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做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是把陶渊明的诗作为座右铭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种干脆利落的胸襟与季羡林不谋而合。而谈到如何践行这个座右铭,季羡林的回答也简单:无非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已,没有什么奇招。

  “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把真实作为信条的季羡林说,自己经常像鲁迅先生那样剖析自己,虽然时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总归还是认识自己的。但在外人看来,季羡林对生活的谦卑之心是非常明显的。

  即便已经拥有极高的成就,季羡林也一直保持着自省。“至于我自己,一般人的印象是,我比较淡泊名利。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只因我的环境对我有大裨益,所以才造成了这一个假象。我在四十多岁时,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当时所能追求的最高荣誉,我已经全部拿到手。”这样的真实,是让读者都会有些吃惊的。把自己视为一个平凡的人,季羡林说,自己不会为了出名而去钻营,也基本不看别人写自己的传记和文章,因为里面有太多溢美之词,自己没有那样好,让他感到惭愧。

  从纯粹而朴实的情感出发,季羡林甚至专门写了文章辞“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国宝”,这在今天也是非常罕见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但一些熠熠闪光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自己生命的名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国内
   第05版:青岛之夏
   第06版:艺术青岛
   第07版:三味书屋
   第08版:公告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依然去爱
2021年青岛人均阅读纸质书4.93本
破局者
历尽沧桑,永葆天真的模样
青岛日报三味书屋07历尽沧桑,永葆天真的模样 2022-08-15 2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