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2:新闻调查
两代人化解“节约之争”:新春里的一场“双向奔赴”

  记者 王丽洁

  近日,东北的李红刚带父母去三亚过年,租的别墅5万元一个月,两个月累计花了20多万,然而离开三亚回东北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父母太节约,做的花卷回锅蒸了16次,敲起来已经梆梆响都舍不得丢掉;回程时,全家17个包裹,老人啥都不舍得扔,扫把和簸箕都用胶带捆着绑身上要带走,预约的车装不下,导致飞机没赶上;损失了几千元手续费后,一家人被迫从海口坐火车回东北……

  习惯节俭、爱攒物品,是老年人的一大特点。这个新春佳节,在阖家团圆的喜庆氛围里,上演了许多因着“节俭”而引发的家长里短故事……

  节约型父亲的“花式成长”

  青岛市北区、79岁的王胜堂秉承了上一代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牙膏用完了,一剪两半,继续用管子里的剩余部分;孙辈的书包拉锁坏了,正要扔,王胜堂去市场买了一根同色的拉锁,拆下旧的,缝上新的后,果然还能继续使用;家里的餐椅用得久了,四条腿松得厉害,王胜堂就找来边角料“钉钉杠杠”一阵,餐椅再次稳稳当当……类似这样的“节约行为”对王胜堂而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但在这个春节,他的“节约”招来了家人的“反对”。

  是破烂,还是废物利用?

  “家里一大堆的‘破烂’,各种不用的布料、木头、包装袋……搞得乱七八糟的。家里就像个‘厂房’。大过年的,必须得拾掇拾掇了。”放假回家的外孙女对此颇有微词。女儿夹在中间也感为难,“我理解我爸,这是他的爱好。但我也理解孩子,谁不喜欢把房间收拾得整洁干净。王胜堂的这些“破烂”,有些是备用的材料,有些是已经制作完成的“家具”。“虽然款式比不上商场里的,但很实用。”王胜堂指着一个双层货柜告诉记者。然而就是这个货柜,前几天成了他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的“烫手山芋”。“像这样的柜子,随便一个家具店都有卖的,也就一二百块钱。为啥非得自己‘做’啊?”外孙女看着这个“中用不中看”的柜子,嘴上嘟囔但不敢直说。王胜堂想的是,家里缺个储物柜,自己又有这个手艺,木料也有,何不动手做?这不是废物利用吗?

  一块废料、一块桌布,让“破烂”变美物

  王胜堂知道了家人的态度后,就琢磨着怎么继续“废物利用”,在不丢弃已经做好的货柜的前提下,改头换面,让家人接受。

  女儿女婿前几天正商量,想给家里添置一个新的餐桌。王胜堂存的“破烂”里,有一张废旧的桌板,他便试着把这个桌板的一边搭建在货柜上,另一边则用废旧的木头做了两个桌腿。又找出了一块不用的桌布铺上。这样一来,既有了新餐桌,又靠桌布遮挡了粗笨的货柜(如图),一举两得。“我爸这次的创意很棒!虽然比不上专业家具厂做的,但真的很实用,铺上桌布,也还美观。”女儿看到改良后的货柜与餐桌,给老父亲点了个大大的赞!

  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后,王胜堂的心情也舒爽了很多。“看来除了实用还须美观。”王胜堂的“节约行为”经过这一次家人的“批评”后得到了大大的“成长”,最后皆大欢喜。

  理解型女儿的“讨爸妈高兴”

  37岁的周君自从生了孩子后,一家三口就跟父母住一起,为的是照顾孩子方便。父母不仅照顾他们一家三口,还常常倒贴钱。说起这些,她感恩不已,“冰箱里总是满满的各种蔬菜和蛋奶”。说起父母的节约,她虽然欢喜又无奈,但已学会和父母和解。

  “他们用洗衣机洗衣服,总是手洗了再放进洗衣机,等要脱水时,就赶紧暂停,然后把水舀出来,冲厕所。但有时不如马桶自动冲水冲得干净,还有异味。”此外,周君的母亲还攒了一大堆塑料袋,说攒着是为了当垃圾袋。“去菜市场买菜都会附送塑料袋,光这些拿回来的都用不完,就更没必要攒了。还有买酸奶赠送的吸管、厨房里不用的滤水盆堆得到处都是。”周君有时也想直接扔了,但又不敢,“怕我妈跟我急眼”!

  周君深知父母心疼他们,怕他们太累,在帮助下一代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一生的节俭习惯。“只是我们这一辈不会这般过日子。我现在习惯了去配合他们,他们都这个年纪了没必要去要求他们改变什么,而且本身节俭也是对的。”如今周君更多会想父母所想,也把洗衣服最后一轮的干净水盛出来备用冲厕所;买来专门收纳用的神器装塑料袋;把多余的厨房用品归类整理……

  点评

  过度节俭,谨防“变相浪费”

  《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句话: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简而言之,征取有限度,使用有节制,财富就经常充足。

  节俭是美德。可很多老人的节俭,也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变相的浪费,甚至有损健康。家里有几千块钱的衣物,但老人一年只穿一次,说舍不得,宁可让衣服发霉被虫蛀,却只穿二十年前的旧衣服;明明家里有一堆好鞋子,但看到二十块钱的打折鞋,还是冲上去买买买;发霉的食材切掉霉点接着吃,这些不新鲜的食物早已流失了大部分营养,若继续食用还可能导致肝中毒;有些老人对餐具的态度是“没坏就不换”,筷子砧板一用就是很多年。然而,这些物件久不更换易滋生大量的霉菌,无形中增加患病风险……

  治病的花销往往是健康饮食的数倍。因此,降低患病风险才是最大的节俭。

  节俭和浪费、健康并不对立,只要取舍有度完全可以兼顾。这个世界,有守旧的老人,也有跟随潮流的老人,还有一边接受变革,一边保持传统的老人,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只要老人快乐健康就好! 周颖

  后记

  两代人,

  尊重理解就好

  看了东北一家去海南过年的故事,让人对两位极简型父母的做法感慨不已。生活中“老年式节约”故事遍地都是。无论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老年人总舍不得“扔”,他们的第一做法就是先留着,指不定哪天就能用得着。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塑料袋理论”——不管是什么袋子统统攒起来放进柜子里,当有一天不知道用什么去装一个东西时,就把那柜子打开,总有一个袋子适合。

  “塑料袋理论”最初是鼓励年轻人多学习,抓住时机积攒自己的“塑料袋”,不知道哪一天这些“塑料袋”就能派上用场。这个塑料袋可能是某一项技能,也可能是学历、机会和运气。从这个理论谈开去,老年人爱节俭,爱攒东西,就是想着早晚有一天这些攒着的东西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惊喜。从贫困年代走来的老一辈人,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与“节俭”密不可分。这是时代的烙印,更是生活的经验。尊重,是我们最好的礼赞。而从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或有微词,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论是攒东西,还是攒本领,归根到底是对生活的敬畏、对未来的准备,是提前谋划,是未雨绸缪。具体到两代人如何在尊重与理解之间做好平衡,东北李红刚的做法是“笑一笑,很可爱”;青岛王胜堂则是接纳了家人的建议,得到了“花式成长”;还有如周君这样的年轻人则是帮着老人做好归纳整理……无论哪一种,多攒点解决矛盾的“塑料袋”,总有一个能派上用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新闻调查
   第A03版:时事坊
   第A04版:文化周刊
   第A06版:延年益寿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说法
两代人化解“节约之争”:新春里的一场“双向奔赴”
广告
老年生活报新闻调查A02两代人化解“节约之争”:新春里的一场“双向奔赴” 2023-02-03 2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