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5:周一见
~~~平度市特教中心将职业体验纳入实践教学 助力孤独症学生实现就业梦
“星星的孩子”化身烘焙师
平度市特教中心将职业体验纳入实践教学 助力孤独症学生实现就业梦
  平度特教中心为学生举办趣味运动会。

  小金在学习烘焙技能。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孤独症在医学上也被称为自闭症,病因至今成谜,尚未破解。孤独症患者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如同孤独的星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却与这个世界保持着遥远的距离。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为“星星的孩子”搭建舞台,让他们绽放光芒。

  职教结合学习劳动技能

  平度市特教中心有20多名孤独症儿童,他们在学校开设的丰富多元的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平度市特教中心副校长高明娟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日常生活技能、农耕体验、社区服务和校内环境维护等实践活动项目,带领学生到社区、超市、医院、银行、车站、农场等场所亲身体验,将职业体验纳入实践教学范畴,加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力度。平度市特教中心办公室主任姜茜告诉记者,学校给这些孩子开设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课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比如我们在课上教他们比大小、比长短,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区分长袖和短袖衣服、长裤和短裤等,掌握一些生活常识。”

  平度特教中心是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直属的一所十六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集学前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为一体,致力于智障、脑瘫、孤独症和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也就是说,孤独症儿童的成长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毕业时能够拥有相对健全的人格和理解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多年来也在不断摸索,到各地学习交流,丰富学校的教育培养系统,为的就是让这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平度特教中心校长张磊告诉记者,学校多年来一直以培养残疾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坚持康教一体、职教结合,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康复训练、劳动技术等一般性课程和艺术休闲、信息技术、心理康复等选择性课程;职高部还开设了职业素养、面点制作、汽车清洗、创意美工等专业性课程。

  平度市特教中心开展生活化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不同目标,低年级侧重于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整理和清洗个人物品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中高年级侧重以个体和家庭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和家务劳动技能。姜茜告诉记者,平度市特教中心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很多孩子毕业后会回到家中,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职高班除了开设汽车清洗和面点制作等课程外,还在校园里建起“仁爱农场”,设立农作物种植基地,购买鸡、鸭、鹅、兔子等家禽家畜,让学生学习种植和饲养技术。

  “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真的很棒,比如卫生打扫得非常干净,做饭做得很好,还可以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从特教中心回家后,这些孩子可以成为家里的好帮手,实现自己的价值。”姜茜说。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市特殊教育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办学功能逐渐完备。青岛市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政策,建成县级资源中心,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7000元/年,加大贫困残障少儿的精准扶贫力度,对全市建档立卡的各级各类残障少儿应纳尽纳。平度市特教中心已毕业的21名中职学生中,有5名学生在平度市康泰残疾人就业中心就业,1名学生在个体装饰商店工作,1名学生在测绘中心就业,1名学生走上了环卫岗位,实现自食其力;其余学生则回归家庭,在家长的引领下从事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家务劳动和手工劳动。

  平度市特教中心副校长崔桂荣坦言,对这些孩子进行职业教育,不仅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更多的是想让他们掌握社会技能,更好地生活。

  “特殊”队伍在大赛中获奖

  2024年12月,一场特别的比赛在济南举行——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特殊教育组比赛。全省18支“培智烹饪”队伍同台竞技。在平度市特教中心代表队中,有一位名叫小金的选手。小金是平度市特教中心职高部的学生,虽然患有孤独症,但在比赛中,他的目光专注,双手熟练地制作着面点,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烘焙的热爱。

  小金对面点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初中开始便跟随老师学习,一步步掌握面点制作的技巧。他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每一个步骤,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小金说:“面点制作是一种艺术,它变化无穷,不同的面点有不同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对于烘焙,小金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享受通过双手制作出美味的过程,更喜欢看到他人品尝自己作品时露出的满足神情。小金在烘焙的世界里用专注和匠心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此次是小金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小金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比赛,老师们给了他很多帮助指导,还带他去了专门的地方学习。比赛中,小金精心制作了戚风奶油卷、黄油曲奇和咸奶油蛋糕。为了让作品更加精美,他还在摆盘上用抹茶粉写了“独具匠心”装饰字,在撒抹茶粉时,他特别注意控制粉量,以确保装饰字既美观又自然。关注细节、追求完美,正是小金在烘焙中不断进步的关键。

  这次比赛对小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面对压力,他一开始很紧张,但很快调整情绪,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品。小金提到,一旦在制作过程中忘记了步骤,他会迅速回忆之前练习时的场景,然后继续完成作品。最终,小金和同学们获得了全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崔桂荣说,学校里的孩子都要上烘焙课,而小金等人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小金告诉记者,他想成为一名面点师,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更多美味点心,给更多人品尝。在他为了喜欢的事情和自己的未来专心致志的时候,成功与否似乎已经不重要了,最可贵的是为了生活和梦想而拼搏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小金除了对面点有着特殊的热爱之外,阅读也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小金如今已经是一名高三学生,岁月的成长让他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高明娟向记者展示了小金的绘画作品,言语间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和骄傲:“他的画真的很不错。”回到家里,小金还会给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我喜欢做吃的,尤其是看到别人吃我做的食物,我会有种成就感。”小金说。

  / 新闻延伸 /

  让“星星的孩子”

  走进平凡世界

  据统计,全球孤独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对孤独症认知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接纳孤独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

  记者从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市在孤独症儿童的筛查和干预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2023年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青岛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项目实施方案》,对全市城乡0—6岁儿童开展孤独症的普查和干预康复工作,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筛—区级妇幼机构复筛—青岛市儿童孤独症诊疗中心诊断和首次干预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形成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服务网络。2023年和2024年,青岛分别有59.31万名和51.74万名0—6岁儿童接受了孤独症初筛服务,最终确诊人数分别为77人和69人。各级初筛、复筛和诊断机构对阳性儿童进行追访、随访登记,确保每一个筛查阳性的儿童及时得到健康宣教和干预指导,初步形成了筛查—诊断—干预—随访闭环服务体系。通过这些努力,青岛市正在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钟尚蕾 实习生 李佳乐 周欣厚 通讯员 李想 摄影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一线探访
   第A03版:青岛故事
   第A04版:周一见
   第A05版:周一见
   第A06版:周一见
   第A07版:都市圈
   第A08版:深读
   第A09版:文体
   第A10版:应知
   第A11版:瞰青岛
   第A12版:观天下
“星星的孩子”化身烘焙师
青岛早报周一见A05“星星的孩子”化身烘焙师 2025-03-31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