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而选择了特殊教育事业的老师们,选择的是一条更为曲折艰难的路。他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付出了滚烫的热情,追寻最科学的方法,一边学习,一边托举“星星的孩子”汇入浩瀚银河;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诠释着育人立人的伟大意义。
融合课程让特教“1+1>2”
“我市对特殊教育一直特别重视,市教育局于2016年在青岛市中心聋校设立了孤独症教学实验班,招收了一批学龄前儿童。实验班的教学团队由学校的特殊教育老师和国际知名专家组成,对学生的情况做出专业评估。同时,专家也对老师们进行了深度、专业性极强的指导。”青岛市中心聋校副校长耿晓丽介绍,随着社会对孤独症教育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2023年,青岛市中心聋校增加了孤独症学部招生数量,面向全市招收小学一年级儿童,共开设3个班。
“感谢青岛市中心聋校孤独症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在校1年里有了比较大的个性发展与进步。教学成果既反馈在家庭生活中,也反馈在社会实践中,都有良好的表现……感恩这一年学校领导、老师为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这是一名学生家长于2024年6月14日投到12345平台的一封感谢信。“全体教师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耿晓丽告诉记者,当她在会议室朗读这封信时,许多老师都流下了泪水,感觉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
“2024年,学校孤独症学部继续招收3个一年级班级。我们希望打造学校独有的适合孤独症学生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听障和孤独症教育的融合课程。孤独症学部的走班课程和个性化课程旨在补偿孩子的缺陷,开发他们的潜能。我们还会将听障教育中的优秀课程提炼出来,让‘星星的孩子’从中受益。”耿晓丽说。
惊喜瞬间成为前进的动力
青岛市中心聋校的特教老师王丹丹已经从教10年之久。“孤独症群体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过程、技能获得、行为改变,包括怎么融入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挫折的过程。”在王丹丹眼里,特教老师一路上会遇到许多挑战,首先是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能真正解决课上课下的现实问题,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等;其次是要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这个时候要能经受住质疑,一直坚持教下去;最后的难点是与家长做好沟通。“这需要我们拥有智慧和技巧,我也曾在‘新手期’崩溃过好多次。”王丹丹笑道。
在教学生涯里,一幕又一幕的珍贵瞬间成为王丹丹前进的不竭动力。“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人活一瞬间’,总有一些瞬间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学生叫小草莓,一开始和许多孤独症孩子一样,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该怎样让别人了解她的意图,就只能不停地哭泣,或者会脱衣服、脱鞋,甚至打自己、抓头发等等。老师们只能靠猜测和家长的反馈,去弄明白她的某种行为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想做什么。随着我们不断的努力,有一天小草莓主动走到我身边,拉着我走到教室门前,让我帮她开门。看到孩子能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王丹丹讲到这里时,眼眶湿润了。“孩子们的改变和进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被控制不住情绪的孩子打伤,潜心教了很久的学生没有明显的改变……这些较为艰难的时刻总能被惊喜的瞬间治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意义。我曾跟好多朋友感慨过,‘此生不悔入特教’。”王丹丹说。
特教需要更多耐心与智慧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宛如星辰,独自闪烁在遥远而神秘的宇宙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有幸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用爱为笺,为他们书写着独一无二的成长诗行。”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教师颜琳这样形容她和孩子们的相遇。
“我至今对从教生涯的第一堂社交沟通课印象深刻。那时我试图引导孩子们互动,可他们却仿佛置身于不同的世界,我的热情在他们的漠视或抵触中逐渐消失,心中感到失落与迷茫。但我没有放弃,积极向其他老师取经,一头扎进学习与钻研中。我知道,这将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智慧。”颜琳告诉记者。
裹裹是颜琳带的第一个学生。刚入园时,裹裹对环境感到陌生,对颜琳的指令充耳不闻。“当我发出收玩具的指令时,他却依旧沉浸在游戏中。我走到他身边重复指令,他却一头撞向我,把我撞倒在地。加餐时,因为想要吃铜锣烧却无法正确表达,他再次用‘铁头功’撞人来宣泄情绪。”颜琳回忆道。考虑到裹裹的认知水平,颜琳精心为他制作了专属的一日常规流程卡,用一张张照片向他展示每个环节的任务;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贴上了提示生活细节的图片,帮助他建立生活常规;为他设计了 “我的社交故事”,通过图片和视频,教他用摇头说 “不” ,用指一指的方式表达想法。
“我领着裹裹去校园各个角落漫步,熟悉在校生活学习所要用到的场所和器材,比如陪着他进入卫生间、了解他害怕的物品并尽量让他远离、带他去喜欢的地方玩耍。我尽量使用肢体语言,用拥抱、摸头等动作表扬他。”颜琳把裹裹的喜好、特点记在心里。“渐渐地,裹裹喜欢待在我身边了,会从自己最喜欢吃的饼上抠下一块塞到我嘴里,甚至会吃醋地将其他小朋友从我身边赶开;他还几次叫我‘妈妈’或‘奶奶’。”颜琳幸福地讲述着,“二十几岁的我被叫‘奶奶’,心里却暖到了极点。因为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妈妈、奶奶是他们最信任的人。”
“我工作后第一次落泪,是有天裹裹妈妈发信息给我,说裹裹突然说‘妈妈我想去五四广场玩’;到了五四广场,他又说‘这里是青岛,我爱青岛’。他之前从来没有这样表达过,而这些话正是当时社交课学习的内容。这对我来说真的是莫大的鼓舞。”颜琳说,裹裹的成长与进步让她知道,她不仅站上了讲台,更站稳了讲台。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彤
/ 相关新闻 /
系上蓝丝带
千人健步行
3月30日,第二届星光WALK健步行主题活动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孤独症特教机构、学校师生和志愿者组成的千人队伍共同系上蓝丝带,呼吁社会倾听、理解、共情、陪伴、关注和接纳孤独症群体,并采取实际行动助力他们的成长。
健步行活动在青岛奥帆中心拉开帷幕,以琳康教展能中心、星空智城康复中心、开心部落非洲鼓队、春雨助残中心和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的师生表演了八段锦等。
活动启动后,健步行队伍从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前广场走到灯塔,大家用脚步丈量世界的温度,情人坝再次被蓝色的温柔照亮。蓝色代表星星的世界,也代表着博大和包容,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让参加健步行的星星宝贝家庭和相关教育机构感受到了浓浓关爱,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此次活动旨在倡议与孤独症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投入有效的行动。通过主题健步行这样的社会集体参与活动,可以让社会力量发挥更大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纳孤独症群体,倾听他们的表达,理解他们的行为,走进他们的心灵,支持他们的发展。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