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1:人文青岛
磅石村:峰峻谷深 奇石林立
  文笔峰。

  “碰头石”。

  春天,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一片雪白的花海;夏天,遍山野花,苍松翠竹相映成趣;秋天,蓝天、白云、红叶、翠竹、怪石、流水,形成一幅天然画卷;冬天,大雪之后,玉树琼枝,分外壮观。这里,就是位于崂山区北宅街道的磅石村。

  村因奇石而命名

  据村民《黄氏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黄氏从即墨城东董村迁居埠落村后,又迁入此地定居,随后高、王、孙、李氏相继迁来更多人,形成村庄。磅石村自然风光独具一格,这里四面环山,山林密布,巨石林立。和许多用石头命名的村庄一样,因此处山后一石酷似早年洗衣所用的棒槌,遂以“棒石”作为村名,清同治年间《即墨县志》,也确认了“棒石”之名,后演变为“磅石”村。

  “棒石针岩鸟道斜,山皴斧劈间披麻”。近代著名学者黄公渚的这首诗,寥寥数笔,道出了磅石村的地理特色。磅石村与著名的崂山风景区北九水隔山相望,东北与王哥庄街道相邻,东南与河东村一山之隔,西南与我乐村隔河相望,西与卧龙村相接。村后的大台崮,山峰海拔758.7米,为九水之北最高峰,其崮呈梯形,上窄下宽,从远处看,像一座巨大的石礅,登上这块状如戏台的大型石崮上远眺,风光一览无余。

  “碰头石”下有传说

  磅石村以石命名,村内更是有着众多奇石,如小风船、轿顶石、官石帽子等,而最著名的则要数“碰头石”。

  沿白沙河北侧小路前往磅石村,行至村前,就能见到一块4米多高的巨石探出在山路上空。石头硕大浑圆,异常显眼,上书“磅石”两个大字。据村民介绍,此处原有南北两块巨石,两石相距1米左右,相向而倾,人自下穿行。因二石即将碰头,因此被称为“碰头石”。后因修路,北侧石头被破坏,只剩南侧巨石犹存,顶部有一天然凹陷,好像被人用头碰撞而成,让“碰头石”更加名副其实。

  关于“碰头石”,村里还一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昔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游历至崂山,被其美景吸引,流连忘返。他倒骑毛驴,乐享山间野趣,至午时饥渴难耐,幸得一农户热情款待。酒足饭饱后,张果老虽有不舍却执意西行。夜幕低垂,酒意微醺中,他骑驴疾行,不料于东口子处,驴背颠簸,张果老头撞巨石,石留印痕。他笑言此乃天意,石遂成“碰头石”,流传至今。

  文笔峰上风光好

  磅石村东北3公里处,有一处著名的锥子崮,海拔670米,是崂山最形象的地标山峰。因山峰上有一锥状巨石矗立,直冲云天,此峰因名“锥子崮”,此山称为“锥儿山”,因人力难以到达石顶,给人以遥不可攀之感觉。《崂山志》载:“锥儿山,在北,孤峰矗直,卓立如锥。”明即墨名贤蓝田十二世孙蓝水有诗《锥儿崮》云:“高高秀削峰千尺,咄咄书空笔一支。如立囊中锥脱颖,且看远处翠凝眉。形同拔地初抽笋,势欲参天独树旗。使我得瞻真面目,正当云去雾开时。”

  旧时,锥子崮因形似巨型毛笔,又被称为“文笔峰”,不仅为其平添了几分文人气息,也寄托着人们“利科甲、旺文才”的美好愿望。锥子崮东可以看大海,南是北九水风景区,北是王哥庄,西是北宅秀美高山,优越的地理方位使其也成了前人游山的好去处。清代林钟柱有诗《文笔峰》云:”滚滚飞泉下,环山不暂停。浪喷双涧白,雨洗万峰青。路转云俱活,烟消树似醒。山头看海色,岛影人苍冥。”

  石崮的东面分别刻有“文笔峰”“蓝宅北至”“岭顶”“观洋”等字样。值得一提的是,“蓝宅北至”是蓝氏地产的界碑。按蓝重蕃《华阳书院记》记载,蓝氏华阳书院地产甚广,西至华楼山、南至石门山,东至北九水一带,而锥子崮则是蓝氏地产最北侧的界线。

  三面环山,群峰环抱、云飘雾绕、石奇峰险,来到磅石村的人,无不赞叹这里的奇、险、秀、幽。如今的磅石人,依然守护着这一方青山绿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磅石村也日渐成为游客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登山健身之胜地。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北宅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今日看点
   第A04版:暖新闻
   第A05版:深读
   第A06版:都市圈
   第A07版:大爱青岛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周末
   第A10版:文艺评论
   第A11版:人文青岛
   第A12版:天下
磅石村:峰峻谷深 奇石林立
上海路——现代教育发祥地②
青岛早报人文青岛A11磅石村:峰峻谷深 奇石林立 2024-07-13 2 2024年07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