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0:人文青岛
青岛老书店 百年留墨香
拍摄于1918年前后的博文堂书店。 青岛市档案馆馆藏
1946年,中华书局同记商业临时登记凭照。 青岛市档案馆馆藏
黄县路新开设的“荒岛书店”。 刘艳丽 摄

  ■刘艳丽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世界读书日将至,你可曾想过百年前的青岛人是如何读书的?

  青岛历史上有过许多老书店,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它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知识,传播思想。不管是作为普通百姓的生计之道,还是爱书之人的精神寄托,这些书店的历史无不生动鲜活。在漫长的时光流转里,它们或许已经消失不见,故事与传奇却扎根于人们的记忆,成为不能被磨灭的文化印记。

  成文堂书局 

  自办木版印刷

  德国侵占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青岛市内共有5家书局,分别是成文堂书局、德国人经营的天主堂印书局和日本人开设的嘉户书店、博文堂、文英堂。天主堂印书局主要经销宗教类读物,日本人经营的书店主要经营各类书籍和杂志。到了上世纪30年代,青岛书局逐渐增至二十几家,影响较大的有中华书局青岛分局、青岛书店、世界书局青岛分局、荒岛书店、商务印书馆青岛分馆等。

  成文堂书局是青岛地区历史较悠久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创建人刘寿楠,于清道光年间从招远来到胶州,开始挑担叫卖图书、笔墨,奔走于胶州、日照水陆码头和城乡之间。后在胶州正式建立作坊和书铺,有门市店堂4间,后院作坊8间。随着买卖的发展和藏书需要,加之当时胶州时常河水泛滥,又加盖二楼,书局总面积近250平方米。

  青岛成文堂成立于1913年,为胶州成文堂分号,是青岛较早的书局,最初设在天津路26号,后于1940年迁至高密路84号,店员4—5人,资本金2000银圆。到上世纪30年代,成文堂在青岛市内有三个门店,分别是:成文堂书局(原天津路13号)、成文堂肇记(原高密路40号)、成文堂泉记(原高密路12号),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期,成文堂合并于新华书店。

  成文堂自办木版印刷,是山东省最早从事木版印刷的书局之一,印制出版的木版图书皆为四书五经类的线装古书和一些古代启蒙读物,主要有《幼学琼林》《千家诗》《论语》《青云集》《古文释义》等。后来,成文堂也从事石印、铅印,印制明信片和图书。除销售自己印制的木版线装书和石印、铅印书外,成文堂还经营上海广益书局、锦章书局出版的线装书及济南商务印书馆的图书,并兼售文房四宝,后成为青岛地区唯一售卖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艺苑真赏社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的珂罗版法帖等书籍。成文堂创建以后,发展较快,相继在青岛、即墨、高密、潍县、烟台、龙口、天津、丹东、北京等十几个城市建立分号。

  中华书局

  规模大图书全

  中华书局青岛分局是上世纪20年代初青岛地区规模最大、图书最全的书局。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由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后来,中华、世界、商务、开明四家书局合称四大书店,既出版图书又开设书局。除开明外,其余三家均在青岛有书局售卖图书,而以中华书局最大。

  中华书局青岛分局全名为“中华书局青岛分局同记”,创办于1923年底,1924年2月开业,地址位于即墨路32号。书局经理刘希三,是平度人(后改名刘锡九)。创办时,刘希三投资5000元,中华书局上海总局投入资金2万元,因是合资,所以加“同记”二字。创办之初有员工10人,厨司茶役2人,1951年有员工20人。

  中华书局最初建于中山路、胶州路路口,仅一间门面,后在即墨路建店,是一座“口”字形二层楼,中间为天井,后楼楼上是经理室、会计室,楼下及西厢为书库,东厢为食堂,临即墨路为门市部,其建筑不仅在岛城书店里首屈一指,在各商店中也是规模很大的。据档案记载:1937年5月,即墨路32号地块共500.56平方米,报价4.5万元,共58间,时价2万元。

  中华书局青岛分局以发行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为主,同时售卖总局印编的少年儿童读物和工具书,以课本、工具书、学术著作作为三大主销类,同时向胶东各地书店批发图书。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华书局青岛分局每年从上海进书上千种,一般销售额20万元,利润2万银圆左右,为青岛图书业之冠。抗战爆发后,中华书局损失严重,20卡车图书被迫销毁,书店停止营业。1938年冬天,刘锡九召回店员恢复营业,主要靠经营文具维持生存,但坚决不经销日伪当局编印的中小学课本。抗战胜利后,全市的中小学课本由正中书局垄断,中华书局只好经销其他图书和文具。

  1952年,中华书局青岛分局申请变更登记,原“中华书局青岛分局同记”结束,除将旧的执照注销外,另行发给“中国图书发行公司青岛分公司”执照以备开业。1954年,中华书局各地分公司全部迁至北京,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

  荒岛书店

  经营现代文学图书

  1932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学院的大学生孙乐文和张智忠先后来到青岛,在同学宁推之的资助下开设一家专营新文学书籍的书店,取名“荒岛书店”,店名由乔天华书写。

  1933年7月,荒岛书店正式开业,原址位于广西路、龙口路、龙江路的交界处,当时的门牌号是广西路4号,书店的铺面较小,室内设有书架,分层放着文艺书籍,中间是柜台,兼售文具,另放置了几张凳子,供读者使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荒岛书店落幕。2009年,荒岛书店原址连同周边建筑被拆除。2016年11月12日,荒岛书店在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黄县路12号)重新开张,成为一处文艺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地标。

  荒岛书店初定位为经营现代文学图书,特别注重经营左翼文化图书和杂志。因荒岛书店与山东大学、市立女中相距很近,经营的进步文艺书刊非常受进步青年的欢迎,客流量很大。萧军、萧红来青后与鲁迅通信,在青岛的收信地址即是荒岛书店。当时,由乔天华担任党代表的“左联”小组经常在荒岛书店开展读书活动,张智忠和孙文乐从进步文学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者,荒岛书店也成为左联小组的重要活动场所和青岛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据史料记载,1939年,张智忠不幸被捕,日伪军用酷刑逼供,他宁死不屈,后被营救脱险。后来,张智忠曾任西海地区文协主任等职。1943年冬,张智忠在招远一带坚持反扫荡斗争时,因叛徒告密被捕,日寇将他押到招远县城,用刺刀将他杀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教育
   第A04版:今日看点
   第A06版:青岛面孔
   第A07版:寻找身边的“微尘”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周末嗨钓
   第A10版:人文青岛
   第A11版:文艺评论
   第A12版:汽车
青岛老书店 百年留墨香
青岛早报人文青岛A10青岛老书店 百年留墨香 2023-04-22 2 2023年04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