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今日看点
~~~“绘忆英烈”画像展在市档案馆工商馆开展 现场展出的100幅英烈画像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故事
展丹青画卷 与英烈跨时空“相见”
“绘忆英烈”画像展在市档案馆工商馆开展 现场展出的100幅英烈画像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故事
▶薛清江的弟弟薛清河获赠画像及画册。
周德起的弟弟周德友展示当年的回信。
扫码观看视频

  “三哥,我终于‘看见’你了!”9月23日,在“绘忆英烈”画像展上,68岁的薛清河看见三哥薛清江烈士的画像,再三抚摸着画像上三哥的脸庞,禁不住泪流满面,随后下跪,面对画像磕了三个头……

  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刚赶快上前,亲手把一幅薛清江烈士的画像、一本“绘忆英烈”画像手册赠送给薛清河。“感谢你们,帮我们圆了这个梦!”薛清河连说感谢。

  当天,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档案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早报承办的“绘忆英烈”画像展在市档案馆工商馆开展。画展共展出100幅英烈画像及50幅“初心永远 薪火相传——写给青少年的英烈故事”主题征画活动的精品画作。

  百幅英烈画像首次展示

  9月23日上午9时30分,位于西海岸新区长白山路的市档案馆工商馆一楼展厅,青岛市“绘忆英烈”画像展开展。入口处,“‘绘忆英烈’画像展”七个大字闪耀在一座战士群像上面,旁边是一排排展板,既有过去一年“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以来的寻亲报道,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一段感人故事,更有100幅英烈画像,还有50幅“初心永远 薪火相传——写给青少年的英烈故事”主题征画活动的精品画作。

  展丹青画卷,与英烈跨时空“相见”。一段段寻亲故事讲述着跨越山海的思念,展现着拥军之城的红色担当;一幅幅英烈画像,传递着延绵不绝的家国情,赓续着英雄之城的血脉传承。

  “青岛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是五四运动的缘起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有24000余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7000多名是无名烈士。”孙刚介绍,举办“绘忆英烈”画像大型展示活动,就是为了缅怀英烈,寄托哀思,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活动现场,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杨波向市档案馆捐赠100幅“绘忆英烈”画像。

  去年9月17日,我市启动“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14家单位建立为烈士寻亲联动合作机制,全力开展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在寻亲过程中,有不少烈属提出,想要为烈士绘制画像。为让英烈后人清晰地看到亲人往日容貌,心灵得到抚慰,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青岛早报发起成立“绘忆英烈”公益团队。招募令一经发出,岛城众多画家纷纷报名,有大学教授、专职画家、绘画爱好者,还有在校大学生,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心目中英烈的光辉形象。

  作为发起单位代表,青岛日报社党委委员、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青岛早报总编辑李信阳介绍:“一年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履行神圣的历史使命,发起组织‘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绘忆英烈’活动是‘为烈士寻亲’活动的重要板块。经过不懈创作和共同努力,公益团队已完成百幅英烈画像。一年来,早报组织精干报道团队,深入挖掘推出200多篇未知的英烈故事,开辟专栏专版,报道英烈的一个个英雄壮举,向全社会展现了英烈的光荣伟大,极大助推了尊崇英烈的社会风尚。”

  “‘绘忆英烈’公益团队根据市档案馆和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档案资料,由画家们以写实的手法,历时一年时间,绘制出100幅英烈画像,用图像语言讲述英烈们的红色故事,复原那段永不磨灭的红色历史,告慰、尊崇、缅怀革命英雄。同时,这100幅英烈画像将捐献给市档案馆,我们将永久保存这些珍贵的烈士档案,并作为革命历史红色档案资源库的重要内容。”青岛市档案馆馆长姜永河说。

  为105位烈士寻亲成功

  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杨波介绍,在“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中,我市建立烈士寻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和志愿者“两支寻亲队伍”,建立烈士资料库、寻亲资料库和祭扫烈士资料库等“三个资料库”,运用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今日头条寻人公益平台、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华英烈网“烈士寻亲网络平台”等“寻亲平台”,全力开展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专班、开通专线,每日安排专人接听、记录、整理各项寻亲信息。“为烈士寻亲这条路很难,但是很有意义,每当看到寻亲成功的烈属眼中的热泪,我们都被深深感动。寻亲工作即便再难再累,我们认为都是值得的。”谈及一年来的“寻亲经历”,“为烈士寻亲”工作专班副主任关文静深有感触,她告诉早报记者,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通过专线接听等方式共梳理为烈士寻亲信息5000余条,与烈士原籍地通函1500余件,查阅相关资料40余万件,核对信息2万余条,完成了全市17000余名有名烈士档案的整理、案卷建立和电子版录入信息工作,实行“一人一档”精细化管理。

  截至目前,“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共为105名烈士寻亲成功,其中,青岛籍30位,非青岛籍75位。

  人物1

  这一跪让人破防

  9月23日上午,作为烈属代表的薛清河、周德友、丁艳赶到了市档案馆工商馆,他们仔细寻找亲人的画像。睹画思人,他们深埋心中的思念顿时化成泪雨。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薛清河找到了三哥薛清江的画像。他弯腰凑近仔细端详着哥哥的画像,紧接着右手摩挲着画像中哥哥的脸庞,一下、两下、三下,整个过程持续了半分钟。在端详中,薛清河的嘴角抽动,眼里噙满泪水,禁不住落泪,“太像了,太像了,三哥,56年了,我又见到你了……”薛清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面对画像当场下跪,一连磕了三个头。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

  薛清江(1942-1966)烈士,男,山东省胶南县隐珠公社孟家洼子大队人,1942年12月出生,1965年参加工作,1966年5月在黑龙江牺牲。56年前,薛清江到东北参军,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家人收到了薛清江牺牲的消息,领取了烈士遗物。但是因为距离太远,再加上当时条件受限,烈士的具体安葬地无从知道。

  今年5月份,在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为薛清江烈士找到了亲人。此前,早报记者跟随“为烈士寻亲”专班上门看望过薛清河。

  “我们弟兄四个人,大哥是薛清水、二哥是薛清海,三哥是薛清江,我是老四。”薛清河说,小时候,他跟三哥关系最好,两人经常一块出去玩。“我和三哥相差10多岁,还记得有一次三哥带着我外出玩耍,为了让我看管好竹篮,把从家里偷偷带来的一块地瓜干塞到我手里。”薛清河回忆到这个细节时,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俩长得很像,三哥个子比我高,在我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村里有人去闯荡东北,我三哥就央求村里人带着他去东北,还记得临行前,三哥告诉我一定要照顾好俺娘。”

  “三哥去闯东北那一年有20多岁,后来,在东北参军了,过了一年多,家里就收到了他在当地牺牲的消息,他生前的一些衣物、鞋帽等被送回来一批,因为当时生活困难,这些衣物我们都分着穿了。”薛清河说。“在三哥参军前,他还拍了张照片,他当时是穿着粗布衣服拍的,前些年我一直保存着。大前年,我给三哥建了一座坟,紧靠着老父亲的坟,把那张老照片埋在坟里了。”薛清河说。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陈钟鸣介绍,根据当地记载,薛清江烈士是1966年5月在大兴安岭修建嫩林铁路时牺牲的。他是原6627部队35分队的战士,牺牲地在新林区。

  时隔56年,薛清河终于找到了三哥的安葬地。在得知他想要为三哥画张画像的心愿后,“为烈士寻亲”专班安排“绘忆英烈”公益团队绘制了薛清江烈士的画像。

  人物2

  周家三代人寻亲终圆满

  在现场,75岁的周德友老人带着两封寻亲信,他是第一次见到大哥周德起烈士的画像,“大哥周德起是1946年参军的,我是1947年出生的。”

  “有了这张画像,就感觉心里有了着落,我们家中三代人多年的寻找,有了圆满的结果。”周德友提议,希望把哥哥周德起的画像留在青岛,这样自己的兄弟姊妹好有个地方祭奠哥哥。

  讲起寻找大哥周德起的过程,周德友感叹,他们一家三代寻找了73年,历经波折,如今的圆满为这事画上了句号。“我们老家是山东荣成,家里兄弟姊妹7人,周德起是老二,上面还有个大姐,我是老六。”周德友介绍,大哥周德起是1946年参军离开家的,这一走再也没回来。1946年至1948年之间,还给家里来过几封信。

  “最后一封信大约是1948年初寄回来的,信中说当时部队上很忙,可能要参加渡江战役,不一定能及时回信了。”周德友告诉记者,从这封信后,就再也没有大哥的消息了。家里本以为大哥在外面忙,一直等到全国解放,也没消息,父母就开始着急了。1954年,父亲给部队去了封信,希望查找周德起的下落,但部队回信说番号都没了,查找很困难。

  “当时通讯还不发达,父亲只知道哥哥之前是华野一纵二师五团二营五连的班长,但一直没查找到华野一纵二师五团二营五连。”周德友展示的第一封寻亲信,就是1954年某部给父亲写的回信。第二封是1956年当地政府给母亲的回信,确认周德起是失踪革命军人,家属享受烈属优待。“我母亲一直把这两封信保存在身边,10年前,她在去世前才交给我们,让我们一定要找到大哥。”

  周家兄弟姊妹6人及母亲这些年来也在多方寻找,但始终没有确切消息。“母亲去世后,村里参加过淮海战役的邻居周福敏终于和我们讲述了他曾经见到过我大哥,并且估计已经牺牲在了淮海战役。”周德友说,周福敏是和大哥一起参军的,但是不在一个部队,1948年也在河南永城参加过芒砀山战役,他说当时见过周德起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周德起负了轻伤,说了几句话,周德起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在前线参加战斗;第二次是看见周德起被用担架从前线抬回来,因为忙于战斗,周福敏当时也没来得及多打听,此后再也没见到周德起。

  2018年和2019年,周德友的大姐、二哥、二姐和外甥以及周德友先后两次来到河南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确定了周德起当时所在的华野一纵二师五团参加过淮海战役,并且多数人都牺牲了,经过多方确认后,周德起烈士的名字刻在了淮海战役的英名墙上。

  “我大姐说,我和大哥的相貌差不多,公益团队的画家就参考我参军时的照片再加上我现在的相貌,绘制了大哥的画像,这让我可以看到大哥的样子。这次很感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我们圆了三代人的梦想。”周德友说。

  人物3

  一句“我得走了”成永别

  丁济福烈士是青岛原胶南县寨里公社桃园大队人,离家正式参军时年仅19岁,在上海宝山牺牲,牺牲时只有20岁。“大伯走时还没有我,那时候我父亲也才10岁。现在我父亲85岁了,一晃75年过去了。”丁济福的侄女丁艳来到了画像展现场,并从孙刚局长手中接回了自己大伯的画像。

  虽然是在丁济福烈士牺牲10多年以后才出生的,但是家里人对于丁济福烈士的怀念,却让丁艳从小就对大伯的故事有着深刻印象。丁艳告诉记者,丁济福是在1948年12月正式入伍的,而牺牲时间是在1949年5月。“大伯走了之后,家里就没有了他的消息,唯一有他的消息,就是他牺牲了。大伯牺牲以后,其实也很快就发下来了烈士证,但是害怕我爷爷奶奶难以接受,所以牺牲之后过了好几年,大伯的烈士证才给到我的爷爷奶奶。”丁艳说,虽然未曾与大伯谋面,但是通过家里人、村里人后来的表现,她能够深深感受到爷爷奶奶失去儿子的痛苦。

  丁艳最多地听到丁济福烈士的故事,还是从她父亲那里。“我爷爷奶奶一共五个孩子,我爸爸是老四,我有两个姑姑。”丁艳说,虽然大伯离家参军时她父亲才10岁,但是直到现在,她父亲对于当时的情景都有清晰的记忆,“那天晚上特别冷,大哥跑回家说了声‘我得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记者在采访丁艳时,她也在与她父亲聊天,在电话这头,记者模糊听到了丁艳父亲说。

  “现在我爸有些小脑萎缩,很多事情记不清楚了,但是唯独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对大哥的思念,丁艳的父亲在成年后也有过前往上海宝山寻找大哥的经历,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大哥的墓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父亲曾经去上海找过,最后只知道是牺牲在上海宝山,没有其他信息,所以就没有找到。”

  “最近几年,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我们知道了大伯埋葬的具体位置。我们一家也在商量着去上海宝山看看大伯。”丁艳告诉记者,有好几次,一家人都要动身去上海宝山的烈士陵园了,但最后却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下来,这个愿望就一直没有实现。“现在我们又在计划去看看大伯,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丁艳说。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张孝鹏 通讯员 刘朋朋 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声音】

  用心用情绘出

  有温度的画像

  “作为从教20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为英雄亲人圆梦,帮先烈留下画像,是我作为美术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次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我想带着我的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更要感受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把这份情感融汇到作品创作中。”“绘忆英烈”公益团队成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硕士生导师窦凤至介绍。

  “绘忆英烈”公益团队成员、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首席模拟画像师、副高级工程师崔娟说:“能够用自己的专长帮助烈士、烈属们重新‘见面’,感到无比光荣跟荣幸。”“绘忆英烈”公益活动开始之初,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市公安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委派刑警支队刑事画像专家参与此项工作。崔娟本职工作很忙碌,为了高效精准为烈士绘制好画像,她有时加班完成修改。崔娟介绍,“绘忆英烈”是要绘制出有温度的画像,必须用心用情去完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有责任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我出生在安徽大别山,老家就在革命老区,从小就有红色情结,我们也是带着这份情怀来创作的。”“绘忆英烈”公益团队成员、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油画教研室主任黄巍介绍,在接到创作任务后,他通过认真筛选,共组织了5位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优秀的同学投入到绘画创作中。真挚的感情才是作品的灵魂,大家通过观看《上甘岭》等革命题材电影和深入了解创作对象的英勇事迹入手,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情感和热情,再结合现存档案所能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构思和反复调整,最终完成了作品创作,一共完成了10幅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走在前 开新局 喜迎二十大
   第A03版:发布
   第A04版:今日看点
   第A06版:今日看点
   第A08版:嗨钓
   第A09版:美食
   第A10版:人文青岛
   第A11版:文艺评论
   第A12版:汽车
展丹青画卷 与英烈跨时空“相见”
青岛早报今日看点A04展丹青画卷 与英烈跨时空“相见” 2022-09-24 2 2022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