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5日讯 金秋时节,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的红薯粉条迎来了生产旺季,从传承制作工艺到打造品牌产业链,池戈庄村的粉条如今备受客户青睐。
每年10月,当地红薯收获,金口镇池戈庄村就进入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生产的旺季。当地农民用红薯淀粉,经过调浆、旋粉皮、晾晒、切条等十多道工序制作成手工粉条,深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池戈庄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红薯深加工成粉条、粉皮、淀粉等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将“产品”变“商品”,成为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专业村”。为了让粉条加工成为秋冬季增收的支柱产业,池戈庄村成立了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将过去家家户户分散加工转变成规模化生产、规范化运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红介绍,为确保粉条的筋道口感,他们还专门建了冷库,确保粉条经过科学温度进行冷冻,这样也拉长了粉条制作季节。
“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确保绿色无添加,每天生产大约2000斤。”合作社负责人王春红说,池戈庄村的粉条销往烟台、东营、济南等地,已成为省内闻名的“粉条村”。(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