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上6时,海云庵广场响起悠扬的红歌,开场的笛声清脆悦耳,引来阵阵掌声。
“吹笛子的是我们的首席领奏杨新生。”周周演艺术团组织者孙瑞告诉记者,艺术团聚集了一批才艺精湛的退休老人,杨新生是其中一员,人称“杨笛子”。
“他不仅笛子吹得好,做好事还不留名。” 周周演艺术团创始人之一高慎民告诉记者,他通过笛声认识杨新生,在深入了解杨新生的故事后,更加佩服他。“上世纪80年代,他从捐2元钱开始,路遇有难人,必出手相助。他水性好,这些年来从海里、从池塘里救起12人,甚至有一次为了救落井女童,差点牺牲……”
从小立志做一名好人
1956年杨新生出在中山路的一户人家。小时候他在邻居家的柴火堆里捡到一根笛子,无师自通,什么调调都能吹准,退休后他在多个艺术团任笛子手,人称“杨笛子”。海边长大,除了会吹笛子,他还习得一身好水性,这也为他日后屡次从水里救人埋下伏笔。
8岁那年,他和几个伙伴去栈桥游泳,一对母子在栈桥中段石阶下戏水玩耍,见杨新生他们在水里扎猛子,她也尝试两手托着孩子张开双臂让2岁多的婴儿在水里滑动。随着涨潮,杨新生几人游泳尽兴准备回家时,忽然听到孩子的妈妈呼救:“快救救我的孩子!” 杨新生回头发现,孩子已经脱离妈妈的双手几米远,而孩子妈妈不会游泳,只能大喊求救。
“我往回跑了两步,一头扎进海里,搂着孩子游到岸边,把孩子交到孩子妈妈手上。”杨新生回忆道,这是他第一次救人,“孩子的妈妈表示感谢,给了我2毛钱。当时冰棍3分钱一支,我和小伙伴们到旁边商店用答谢钱买了冰棍,大快朵颐。”
当时杨新生才8岁。“为什么对这件事记忆这么深刻?”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新生表示:“我的家庭成分不好,时常被同学们骂‘地主崽子’。这次救人后的第二年,我们全家便搬到利津县。家庭变故对我的影响很大,从那时开始,我便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好人,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为了救人,鬼门关里走一遭
杨新生全家在利津县务农,小麦、玉米、黄豆、花生……一茬接一茬成熟,春来秋往,他逐渐成长为挣工分的“正经劳力”。村子里的习俗,谁家盖新房,全村劳力帮忙,这自然少不了杨新生的身影。
杨新生18岁那年,7月盛夏他帮忙给乡亲盖房子,中午吃过饭后他正准备眯一会,突然被远处的嚷嚷声打断。顺声望去,一群人围着井口,杨新生三步并两步跑上前,扒拉开人群才知道,一个10岁多的小女孩刚刚不慎落井。时间紧迫,由不得仔细了解情况,他就准备跳下井救人,这时后面一个大爷一把拦住他,往他腰上套了一根绳子,他便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这口井的井沿很窄,大概不到半米,但是井内部很开阔,直径得有5、6米。我喊井上的人继续放绳子,便一头扎进井了。我使劲往下潜,到2米左右便潜不动,浮出水面稍作休整后再试了一次,还是下潜不动,第二次上来我已经没知觉了。后来听村里人说,井沿上的人喊我,见没动静,便硬把我拉了上来,我身体冰冷,几个人把我抬到正在盖房乡亲家的炕上,正好她家在做饭,坑暖暖的。到了晚上两位乡亲用板车拉着我去了医院,我这才捡回一条命。” 杨新生说到此处不仅潸然泪下。“我在医院醒后,我母亲嚎啕大哭,问我:你傻不傻,你死了让我怎么活?”
杨新生平复情绪继续说道,后来,村里人把两个梯子接在一起,一头固定在水面,一头探进井水里,人顺着梯子探进井内,用5、6米长带钩的船篙,把小姑娘的尸体钩了起来。“我之所以出现晕厥的情况,是因为当时井外气温达到40℃,而井水冰凉,我浑身是汗,一头扎进凉水里,难免如此。”
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并没有让他停下水里救人的脚步。第二年,夏天降水量大,形成池塘,有个孩子溺水了,他仍不顾自身安危下水把孩子救了上来。上世纪80年代返回青岛后,他在海边又救回多人。“往远的说,具体哪年记不住了,在石老人附近,当时涨潮了,大家都往岸上走,只有一个姑娘往海里走,岸上的人怎么叫她都不理会。见她越走越深,我便冲了上去,劝她她不听,只能扛回岸上来,路过礁石,脚和腿多处划伤。往近的说,今年10月26日,还是在石老人附近,一位游客在礁石上抠贝壳,没察觉涨潮了,她不知海水深浅不敢下水。我趟过去,拉着她避开深水区走到岸上。” 杨新生说,这样大大小小的把人从水里带上岸有12次。
杨笛子,穷大方
“杨笛子”是身边朋友给他起的外号,“穷大方”是好伙计们对他善意的挖苦。
杨新生返回青岛后,正值壮年,却没有工作,一直闲赋在家。那年冬天,他看到邻居们都在用大麻袋往楼上搬煤,他那股好助人为乐的劲又上来了,主动帮楼层高的邻居和搬不动煤的老年邻居扛麻袋上楼。小伙勤快使得邻居纷纷点赞,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邻居们把他推荐给街道,街道在四方一家工厂给他找了一份模具工的工作。
然而没过几年,厂子倒闭,他失业了。这期间,他为生计四处奔波,甚至到海边捡贝壳做成工艺品在栈桥摆摊。2016年,杨新生60岁退休,退休金900多元,2024年退休金涨到了1600多元。就在前几日,文艺团有个志同道合的团友亲人重病,大家纷纷捐款,他捐出200元。有老伙计挖苦他:“人家一月开1万元工资的都没你捐的多,你就是穷大方。” 杨新生并不在乎,路遇有难人,他必伸援手。
他刚从利津返回青岛时,看到一个青年在路边写了一张纸,称自已在青岛念书,父亲从安徽来青岛看望他,半路去世,他想讨个路费送父亲回家安葬。纸的一边是骨灰盒,一边是学生证。“当时我兜里有5元钱,我全部给了这个青年。有人小步跑撵上我,问道:你不怕他是骗子?”杨新生说道,“在我看来,有这5元钱这个青年富不了,没这5元钱我也饿不死。万一真能帮到他呢?”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哪怕兜里只有2元钱,他也毫不含糊地拿出来帮助别人。“有一回乘坐公交车外出,看到车站有个残疾人,当时我母亲给我2元钱当一天的生活费。我毫不犹豫地给了这个残疾人。” 杨新生说,“虽然我挣的不多,甚至现在还欠着亲姊妹的钱,但是只要我能做到,必义无反顾。这些年,自己年纪大了,回想起以前的事,我觉得心里亮堂堂的。”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