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5:赢在考季
散文《霜降夜》入选全国高考语文卷
作者周蓬桦说“我是晚报老作者”
周蓬桦在内蒙古。

  本报6月7日讯 “今天上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人给我打电话,说高考语文用了我的一篇散文。”现居青岛的山东作家周蓬桦一时感觉“很奇妙”。出现在全国甲卷中的散文《霜降夜》,刊登于《中国作家》2024年第4期,并很快被《散文海外版》等转载,“但能够选入今年全国高考试题,却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

  周蓬桦是著名的作家、散文家,山东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第一至第三届中国石化作协副主席。曾获中华铁人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等。出版散文集《浆果的语言》《沿着河流还乡》《故乡近,山河远》等十余部,长篇小说《野草莓》《远去的孔明灯》等。

  “多年来,我从事的是一种纯文学写作,与传统的写作保持谨慎的边界与距离,甚至有意识追求一种小众化的‘难度写作’。”周蓬桦说,“全国高考试卷居然选中了这样的散文类型,说明大众对文学的认知品位又前进了一大步,这让一位文学从业者由衷感到欣慰。”他仔细看过试卷中围绕《霜降夜》出的阅读理解题目,“就试卷的题意看,我认为与原创要传达的精神主旨大致契合,说明出这道题的专家对作品的理解比较准确,这道题要求通过文章的解读,来分析鉴赏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内蕴和内心体验,总分为15分。对考生而言,这应该是一道举足轻重的阅读理解题。”

  2024年4月上旬发表,6月就成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目,1500字的《霜降夜》对年轻的考生们来说是道新鲜的试题。而周蓬桦对于青岛读者来说,却是熟悉的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蓬桦就是《青岛晚报》副刊“青潮”的作者,进入2000年后,他成为晚报“四人圆桌”的专栏作者之一,“我是晚报的老作者!”从1995年开始在“青潮”撰写随笔,周蓬桦渐渐被青岛读者所熟悉,而他“迫于约稿的压力”一年之内写了20多篇随笔,“此后我对小说突然生了厌倦,由随笔转而操持起了散文,导致我今天成了一位‘散文作家’。”

  所以,青岛的读者们早在无数个“1500字”里认识了周蓬桦,也“阅读并理解”他从小说转向随笔、散文的书写。就在《青岛晚报》创刊30周年纪念系列专刊中,周蓬桦在“青潮”写了长长的一篇《给晚报写专栏的日子》,以一名老作者的名义,写出了他“深深的祝福与谢意。”(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贾小飞)

  谈散文《霜降夜》的写作

  周蓬桦

  在《霜降夜》中,我写了自然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以及人与生灵的关系、人在时间里的美德操守等。我想,无论未来的写作如何发展变化,也要让眼睛紧紧盯住人物,盯住人在时代中的坚韧、美善与精神纹路。毫无疑问,乌乡是一个“虚无的实境”,而《霜降夜》寄托了我对生活最素朴的希望和情怀。

  这篇散文其实内容很单纯,就是写与乌乡农户们共同度过的一个夜晚,一个霜降夜,大家一边吃喝一边闲谈,说说笑笑,打喷嚏或揩鼻涕,这样的夜晚平平常常,但在闲谈中周围的大地起了微妙变化:霜露落下,冬日将临,桌上的话题转向沉重,人们要为即将到来的风雪天做好准备。而正是在变幻不定的时间背景下,房东的小儿子却收拾好行装,踏上去远方谋生的道路。透过这篇散文的表象,可以读出暗藏其中的隐喻,那就是无论如何,人类必然选择坚定脚步和无惧的目光,去迎接一个个未知的生活。

  十多年前的草原自驾游,因为途中寻找加油站,车子拐进一片茂密的森林,却意外地成就了我与一个小镇的神秘邂逅——眼前的物景令人疑惑,它陈旧的面貌让我想起童年,扶方向盘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我仿佛穿行在梦境之中:低矮的木头屋舍,河边的大风车,清澈喧响的河水,河岸上雪白的羊群,以及大片堆放在路畔散发着清香的松木柴,高高的树枝上的鸟巢和盘旋的乌鸦,蜜蜂的嘤嘤声和池塘边的野花;镇口的一座百年古庙还在,屋檐下的狗叫声雨声般淅沥,混杂着慵懒的织机与纺车声……周围的一切包括空气都是静谧的,时间仿佛是一块凝固的巨石,街上的人们迈动着迟缓悠然的步态,面容安详。我的脑海里蹦出一个字:慢。

  多年前,米兰·昆德拉曾经在小说《慢》中表述——“慢是幸福的标志”。他还对大地上消失的事物深表惋惜,发出由衷感慨:“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那一年,我在这个被称作“乌乡”的小镇居住了半月之久,此后又多次光顾,最终选择那里做了自己的生活创作基地。渐渐地,我与乌乡的人们结下不解之缘,了解到许多掌故传说,镇子周围大片的板栗树、桑葚树和各种中草药植物,各种作坊和种植园,还有我的一位拜把兄弟。通过这位兄弟,我陆续结识了镇上的裁缝、铁匠、木匠、泥瓦匠,巫师、游医、出马仙、算命师、理发师、入殓师,以及民间歌手、鼓手、唢呐手、老猎手、酿酒师、马贩子、牛贩子、驴贩子,油坊主、豆腐坊主、牧羊女,以及潜伏于草丛野地灌木深处的各种生灵野物……于是,多年之后,就有了眼前的“乌乡系列”散文,有了《霜降夜》这样一批作品的诞生,这是亲历生活现场的馈赠。

  2024年6月7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赢在考季
   第A03版:赢在考季
   第A04版:赢在考季
   第A05版:赢在考季
   第A06版:赢在考季
   第A07版:赢在考季
   第A08版:赢在考季
   第A09版:活力区市
   第A10版:城事
   第A11版:青潮
   第A12版:城事
作者周蓬桦说“我是晚报老作者”
化身大师傅 书记为学生打饭送祝福
学长带糖果 为学弟学妹送“甜蜜”
妈妈穿旗袍 盼孩子高考“旗开得胜”
悄悄来送考 83岁老人只想看一眼外孙女
青岛晚报赢在考季A05作者周蓬桦说“我是晚报老作者” 2024-06-08 2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