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来源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层林尽染,正是登山赏景好时节。不少“驴友”按捺不住火热的内心,约上三五好友,到户外拥抱大自然。然而,因擅闯禁区、线路危险、经验不足等原因,“驴友”户外遇险事件频发。近日,江西5名任性“驴友”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探险被困,救援人员经过18小时艰难搜救,将5人全部救出。最终,5人共同支付了2万元救援费用。该事件再度为“驴友”户外探险行为敲响安全警钟。
岛城山地多,也有不少酷爱野外爬山的“驴友”,遇险救援时有发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驴友”遇险事件为何层出不穷?户外探险的安全边界在哪里?任性“驴友”该不该承担救援费用?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采访。
探险竟遇险 户外生意外
上周,青岛第一响应救援队接110指挥中心电话:两名游客在竹子庵公园附近爬山被困,需要营救。“当日18时,我们与被困者取得联系,在了解被困人员身体和精神状况后,组织8名队员驾驶车辆分批向竹子庵公园附近集结。”青岛第一响应救援队队长赵希勇告诉记者,报警前,两名被困者已在山里迷路一个半小时。黑暗中,她们非常焦虑。
“被困者是一对母女,我们先安抚了一下她们的情绪,让她们待在原地不动,注意手机电量……”赵希勇仔细嘱咐被困者注意事项。19时6分,救援队到达竹子庵公园,制定了营救计划。
“她们打算到竹子庵公园赏银杏黄叶,途中跟随一众‘驴友’误入竹子庵公园外围林区。在经望海猴景点往太和山方向下山时,因体力不支,掉队迷路了。”赵希勇介绍,救援人员携带绳索、声光设备、食品,分两个梯队进山搜救。
“山上都是野路,无任何保护措施和照明设施。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是一片荒山,树木茂盛。凭借经验,我们能大致确定被困区域,但还需要更精准的搜救。”赵希勇回忆说,为了尽快找到被困人员,救援人员在黑暗中疾步快行,通过手电光束、喊话等方式找寻被困者。
当日20时,第一梯队通过声光设备获得了被困者的位置。15分钟后,救援人员与她们成功会合。21时48分,全体人员安全下撤至竹子庵公园,救援结束。
近期,青岛红十字搜救队也接到了多起“驴友”被困深山的救援任务。10月28日17时45分,他们接到警情:两名50多岁的市民在崂山泉心河水库附近迷路被困,请求救援。“二人只携带了手机,未带照明设备。天色渐暗,他们被困崂山腹地,无法继续下山,遂报警求助。”参与此次救援的队员介绍,了解到被困者位置信息、身体情况后,经过研判,6名队员与派出所民警、景区工作人员一道登山搜救。十几分钟后,第一梯队率先接触到两名被困者,好在他们身体无碍,稍事休整后,由前方队员带领他们安全下山。
徒步穿险路 “小白”热情高
“崂山东西大穿越,八仙墩至石门山全程54公里,爬升3400米,爽爆了。”在抖音平台,博主胡尚(化名)在视频中畅谈此次徒步穿越崂山风景区的“战绩”。胡尚的抖音个人主页中自称是“一个喜欢走崂山野路的‘驴友’”,其主页置顶作品有崂山九顶穿越、崂山东西大穿越、崂山南北大穿越。这些都是“驴友”圈中徒步穿越崂山的热门路线。
近年来,徒步穿越、找“搭子”露营等户外运动陡然兴起,不少缺乏相关经验的“小白”热情高涨。记者在小红书搜索“青岛徒步爬山路线推荐”,相关笔记达194万篇。在抖音平台,以“青岛徒步”为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超130万次。“有些‘驴友’喜欢探险,乐于进入未开发山区、林区,开辟新的徒步穿越路线。他们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此类‘探路’视频,既能赚流量吸引关注,又可收费组织市民、游客进山徒步,满足更多人的探险欲、好奇欲。”某景区工作人员说,社交媒体日益发达,进山探险的“驴友”人数增加,踩出了多条徒步路线。
目前,“驴友”徒步穿越山林已成为一门小“生意”。徒步“小白”向徒步组织者缴纳少许费用,就能开启徒步探险之旅。记者在某户外活动小程序上看到,11月23日,八仙墩看日出活动报名费为每人36元;24日,一项穿越竹子庵公园、三界石的徒步活动费用为每人21元。
“大家都喜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看别人没看到的风景。我们徒步经验丰富,能够保证大家的安全。”“驴友”徐明(化名)告诉记者,他常年徒步穿越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的山林,组织徒步活动已成了他的“副业”。
随着“徒步热”“探险热”在线上、线下兴起,更多人开始进入山地景区的未开发区域,体验探险带来的刺激与激情。而实际上,此类行为已经触碰了山地景区的管理红线。“当前徒步穿越的‘驴友’太多了,进山岔路多,管理难度大,我们不可能劝退所有进山‘驴友’。”青岛某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景区在游览区与非游览区设置了隔离围网,但有些“驴友”使用工具剪断围网,非法闯入禁区。
竹子庵公园管理人员介绍,公园围网多处被“驴友”破坏,成为进山的“方便之门”。“每年都有‘驴友’在山上迷路被困。景区禁止翻越围网,但依然屡禁不绝。”
受伤被困多由“有经验”引发
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
为何“驴友”被困甚至伤亡事件越来越多?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认为,不少“驴友”将户外探险当成放飞自我、缓解焦虑的解压方式。“参与的人多了,发生的被困、伤亡事件自然就多。”李延照告诉记者,搜救队近几年每年约执行七八十次山地救援任务。
“最近的搜救任务中,不少被困‘驴友’是中老年人。他们对自身体能和户外运动技能过于自信,挑战攀爬难度较大的陡峭山峰,从而发生被困乃至伤亡事件。”李延照介绍,在近年“驴友”救援经历中,迷路被困的多是缺乏户外运动经验的“小白”,而受伤被困的多是有一定户外探险经验的“驴友”。他们自认经验丰富、路线熟悉,因而“艺高人胆大”,最终遇险。另外,户外探险类短视频在科普和“吸粉”的同时,也吸引不少有好胜心态的“驴友”跟风挑战、“打卡”美景,增加了被困、伤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记者从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已接到多起山岳救援报警。“主要是部分‘驴友’违规在未开发区域内登山,遭遇迷路,或是登山者因身体不适而需要救援。”崂山区八水河消防救援站负责人介绍。
“体能不足是‘驴友’被困的常见原因,加之不了解天气变化,食物、装备准备不足,手机没电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因而陷入险境。还有的被困者功课做得不够,对线路不熟悉,导致迷路。更有甚者热衷于到未开发的景区、深山探索‘未知世界’,最终被困其中。”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青蛙王子”有着丰富的山岳救援经验,曾参与过多次“驴友”被困事件的救援。他坦言,此类救援任务难度非常大,特别是遇到攀登难度较大的深山和恶劣天气,“救援难度要远大于登山。”
救援专家指出,救援任务中,部分“驴友”因手机没电、没信号而难以与救援力量取得联系,被困位置难以确定;还有部分“驴友”在探险时不慎坠落摔伤,因伤情严重或“失温”,容易危及生命。此外,山地地形复杂,山路崎岖,多悬崖峭壁,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
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违规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提高违规成本是减少“驴友”任性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进一步完善与游客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擅闯山地禁区、未开发区域的法律责任。
山东德衡(西海岸)律师事务所邹文成律师认为,“驴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遇险,按照《旅游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进行及时救助;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有偿救援和政府的公共救援互为补充。一般情况下,因公共设施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游客被困,应由政府部门无偿救援。个人原因或不恰当行为遇险,游客需要自行支付救援费用。”邹文成说,一些景区或“无人区”设有警示标志或管理岗,但一些“驴友”不顾警告和劝导,擅自进入禁区而发生险情。建议此种情况下,无论是民间救援组织还是公安、消防等公共力量参与救援,均要求被救者支付救援成本,这既符合市场原则,也符合责任自负原则。
多年前,李延照曾极力反对“有偿救援”——一方面,社会救援队伍没有资格对“驴友”追责;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被困人员不敢或不愿意求救,从而错失最佳救援时机,引发次生事故。近年来,他的这一看法逐渐发生改变。“‘驴友’承担的救援费用转入政府财政账户,支付给参加救援的社会救援力量和群众,这是政府部门依法对违规探险造成公共资源浪费行为进行追责,此类做法值得借鉴。”李延照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违规的“任性成本”。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开始实施“有偿救援”。去年8月,青海文旅部门曾发布公告,严禁游客擅自进入无人区、未开放和未开发景区探险、旅游,各类人员和团体因私自探险、穿越自然保护区或无人区等而被困救援,费用由相关人员和团队全额承担。
针对个别博主“只谈风景不谈风险”误导网友,网络社交平台也开始加以规范。今年,小红书App上线了“风险地点”举报专线,如用户发现任何危险目的地、危险行为、不当游玩攻略等内容,均可在线举报,平台在核实后会快速处置。平台还定期发布“危险目的地公示”供网友参考,起到安全防范作用。
与此同时,野生景点火热,反映出市民、游客对旅行的新需求、新期待,这也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供了新方向。“户外运动不能一禁了之,宜疏不宜堵。景区管理部门可适度开发徒步穿越路线,并采取报备制度,引导‘驴友’有序登山;加强管理约束,安排工作人员与‘驴友’同行,降低安全风险;对‘黑线路’‘黑带队人员’,应加大执法管控力度。”李延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