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 实习生 宋沁妍
作为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青岛见证了中国帆船运动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诞生,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帆船之都”。对这座城市来说,“帆船”的意义绝非仅限于一项竞技运动。阅尽千帆,青岛帆船事业历经近二十载的锤炼,以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决心不断探索着“向海而兴”的青岛体育实践。
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张小冬这样评价青岛:“在青岛,我们不仅看到了帆船运动的竞技之美,也见证了这座城市与海洋深情相依的悠久历史。”
传承奥运,一面风帆跨时空
大海让青岛与帆船结缘。回望青岛帆船运动发展路径,岁稔年丰,始于竞技。
2008年夏天,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帆船项目比赛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浮山湾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青岛也开始以“帆船之都”的美誉走向世界。如今,这面足以穿越时光的白帆依旧穿梭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讲述着青岛与帆船的故事与渊源。
要想普及一项运动、要想发展群众体育,厚植竞技体育是事业基础。作为2008年奥帆赛举办地,青岛肩负着传承奥运梦想、发展帆船运动的重大使命。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给青岛留下了宝贵的奥运财富,此后,青岛相继成功引进和举办多项国际高端和特色帆船赛事。
今年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经验交流会期间,与会嘉宾言谈间有着这样的共识:帆船赛已是青岛的一个“超级IP”,由此而举办的海洋体育盛会,就是一次向全国、向世界展示全新面貌的机会。
作为风筝板运动领域的顶级赛事之一,2024年全国风筝板锦标赛暨全国青年风筝板冠军赛首次采用了洛杉矶奥运周期正在测试的奖牌赛模式,来自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10个省市专业队伍的近百名运动员在这片蔚蓝的海面上展开了精彩绝伦的角逐。
对于青岛而言,有着“以赛事兴产业,以产业兴城市”的更深层的思量。体育赛事的举办是一次全方位的大练兵,不仅考验着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机遇。
“海洋之城”是青岛的城市名片之一,海洋经济是青岛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海洋体育赛事已不只是竞技舞台,它与社会经济的紧密联系日益凸显,已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引擎。
有数据显示,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每年吸引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百支队伍参赛,拉动赛事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消费超亿元。今年,海洋体育大会推出丰富多彩的涉海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海洋运动爱好者齐聚青岛,为体育消费、文旅、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
顺势而为,海洋体育“风”正起
自2009年起,帆船周·海洋节每年一届、从未间断,已成为青岛的夏季体育狂欢和帆船运动嘉年华。16年间,秉承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办赛思维每年都有新变化。
今年,这一节会在继续深耕帆船赛事的同时,乘借水上运动“风正盛”之势实现了赛事扩容。主办方在继续举办“亚帆联杯”青岛国际帆船赛、“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市长杯”国际帆船赛、青岛国际青少年帆船赛(ILCA4级)等自主品牌赛事的同时,首创青岛-东盟OP帆船邀请赛,邀请东盟国家青少年OP运动员参加,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提供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
与往届单一帆船赛事核心板块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为了深化“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综合拉动效应,主办方创新性推出水上摩托艇、桨板、海岸赛艇等全国级涉海体育赛事。这样的赛事组合不仅完善了城市体育赛事体系,丰富了城市的体育文化,提升了赛事名城的品牌形象,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育观赏和参与体验,推动了体育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当前,水上运动“激流勇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帆船事业的发展为青岛乘风而上、逐浪“蓝海”奠定了基础。今年,这项节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首次创办国际海洋体育大会,以“传承奥运、扬帆青岛,帆船之都、体育名城”为主题,推出帆船赛事、海洋体育赛事、沙滩时尚体育赛事、奥林匹克帆船文化交流、文化活动仪式、海洋产业、群众帆船普及等7大板块30余项赛事及文体交流活动,其深意不言而喻,就是要通过节会的“升级”与“扩容”链接起更多的国内外海洋体育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海洋体育大会系列赛事活动吸引30余个国家、地区,国内22个省市的约2000名运动员来青参赛。其中,国外(境外)参会运动员达500名。海洋体育赛事板块,有来自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15个省市包括领队、教练、运动员、裁判员在内的700余人参与。时尚沙滩体育赛事板块,来自德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匈牙利、塞尔维亚等20余个国家的62支队伍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加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4支队伍100名运动员参加亚洲沙滩藤球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