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在茅台跟瑞幸联名之前,关于跨界,我心目中的最佳范例只有五个字:机场音乐节。
今年暑期,在流亭机场举行的青岛机场音乐节吸引了五万歌迷到场,一举成为北方音乐节的标杆。在机场办音乐节,简直是神来之笔:这里既是抵达又是出发,既有国际性又有在地性,既有顶级安保又有顶级氛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好。
在机场音乐节出现之前,关于跨界,我心目中的最佳范例是传奇篮球教练菲尔·杰克逊。
杰克逊教练曾在公牛队、湖人队等球队执教,他最好玩的是每次出远门打客场都会向队员发放精心挑选过的书籍,从尼采的著作到拉美文学巨擘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要知道《2666》由五部长篇小说拼接而成,英文版898页,中文版869页,书中有个长达4页的超长从句,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严肃文学与严肃篮球之间原来有着如此隐秘的联系,好教练不止会给队员点赞“666”、怒批“你个老六”,还会指点球员读一读《2666》。
采访偶尔,我能遇到特别有趣的跨界艺术家。上周末,在青岛宣传新专辑《凝望》的钢琴家罗维热爱诗歌,她出身于大名鼎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现代诗写得也相当不错,可以跟欧阳江河、西川等诗人对谈。我还采访过爱养鸽子的男高音苑璐,爱说脱口秀的钢琴家金麦克。现实生活参差多态,人们需要多个“接口”,在某种无伤大雅的界限面前跳脱出来,所以,大家在书店里买衣服,在美术馆买雪糕,在咖啡店里喝茅台,在手机里看电影,在影院里听脱口秀,在机场里听音乐节,在音乐节现场露营,在钢琴演奏现场读诗歌——为跨界而跨界,直至跨界形成某种固定模式,让新的趣味来打破它。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受众或多或少意识到:以往我们熟悉的文化生活正在经历形式崩解、快速重构的过程。比方说,阅读不再是阅读,可以听别人读,可以听APP读,可以加入线上小组共读,甚至还有短视频直播读书:一个人读,上万人围观。写作也不再是写作,作家可以让AI生成一个剧情冲突图景,自己根据图景的细节进行协同创作。听音乐不再需要听完前奏和结尾,只需要截取最火的旋律高潮听听即可。新技术、新路径正在一点点拆除界限;方法的跨界,让我们一次性看到多个艺术内容之间的碰撞勾兑,而内容的跨界让内容变成方法的并线呈现。
作为艺术的直接受益者,我们不断被艺术的形式创新、方法跨界所俘获,并在更高的艺术层面得到释放。所谓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在一波接一波的艺术创新面前,让我们放开心胸,感受跨界的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