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风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智能建造,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这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包括青岛在内的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是建筑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产业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智能建造是使用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对整个项目全方面感知,使用物联网技术对关键信息进行储存和传递,通过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数据的分析模拟。智能建造可减少项目成本,提高管理精准度、可持续和建筑弹性,提升建造效能,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发展智能建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能建造有助于建筑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有利于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智能建造不仅可带动BIM软件、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建筑装备等发展,而且能够催生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业态。智能制造是提升建筑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智能建造发展现状及未来目标
智能建造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法、德、英、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智能建造。比如,法国推动建筑结构部件通用化、社会化生产和商业化供应,英国鼓励建筑业施工安装组装机械化、自动化,美国引导建设构件生产通用化、标准化,以利于社会化大规模,日本支持建筑业应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
在国内,合肥、广州、深圳、武汉、青岛等城市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合肥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坚持现场施工装配化、主体结构和装修一体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广州建设绿色制造建筑产业园、绿色建材创新产业园,着力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深圳重点培育智能建造标杆企业,推动中建科技、中建科工等建筑企业与腾讯、华为等科技型企业跨界融合。青岛发布《推动智能建造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智能建造监管服务平台、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智能建造项目标杆,打造智慧工地。在海天智慧工地,运用BIM开发了“智慧化+互联网”管理系统,实现了智慧建造、远程监管、智慧运维,能够远程视频监控建设工地、在线监控扬尘等,打造立体式、全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今年,评选23个数字化建造工程项目、11个装配式工厂智能工厂、6个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全市智能建造发展。
打造智能建造城市的制约因素
目前,智能建造虽然进展很快,但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打造智能建造城市面临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第一,智能建造一些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虽然智能建造探索由来已久,有些技术正在实验室研发、在工地试验,有些技术虽然已经使用,但是性能不稳定。最近几年,BIM、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快速发展,但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平台、成熟的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装配装备。第二,智能建造市场培育体系不完善。目前,智能建造业态规模过小,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业态刚起步,这些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少、竞争力较弱,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第三,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标准尚未建立。标准是行业的评判尺度,也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风向标。目前,国内的建设、质检和验收标准依照是现浇标准,尚不能让装配式建造为代表的智能建造发挥优势。第四,缺乏熟练的智能建造人才。目前,建筑人才大多擅长现场现浇,而智能建造需要既懂施工又懂数字技术、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融合各行业并能牵头推进的领军人物太少。第五,智能建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智能建造政策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合力,亟需整合。
打造智能建造城市的路径探索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完善智能建造发展政策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智能建造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业态,要抢抓机遇,制定发展规划,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要规划智能建造产业园区,推动建筑构件工厂集聚发展。支持建筑企业向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领域进军,在发展规划、土地供应、立项、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
第二,攻克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由青岛理工大学牵头,面向全国引进复合型领军人物,整合建筑学、土木工程、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多行业专家,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集体攻克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依托青建等建筑企业,建立智能建造产业创新中心,加紧突破预制构件的全产业链制造、新型传感技术、工程质量监控智能化、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收集、储存和分析等技术。设立技术攻关基金,用于攻克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建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大胆承接智能建造新技术,争做智能建造示范企业。
第三,建立胶东半岛智能建造行业互联网。依托胶东经济圈,联通已有的建筑行业互联网,与烟台、潍坊、日照、威海共同建区域建筑互联网,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共享,提升胶东半岛建筑业综合竞争力。重点搭建建筑业数字化监管平台,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报建审批,完善工程建设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探索大数据辅助决策和监管机制,建立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组建胶东半岛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设智能建造示范园区,交流智能建造经验,并积极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验。
第四,培育智能建造专业人才。支持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城市学院智能建造专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开设智能建造专业,推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职业学院建设智能建造实训基地、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降低实训成本,保障实训安全,提高智慧建造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引导建筑龙头企业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创新示范试点建设。以政府为主投资方的大型社会服务类公共项目,要优先采用智能建造,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智能建造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配套企业,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第六,制定智能建造技术标准。引导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建筑科学研究所、青岛建筑材料研究所、青岛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与青建、中青建安等建筑企业以及青岛信息骨干企业、青岛市建筑业协会、青岛建筑智能化协会等编制智能建造相关标准规范,明确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环节的具体技术要求。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