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李勋祥 余博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党的二十大重大意义把握深刻,对下步贯彻落实举措谋划精准,凝心聚力、催人奋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铁一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短板、锻长板,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抓好“一三三四”工作思路举措,努力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一”是锚定一个目标,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是聚焦三项重点,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焦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等国家战略和国之重任,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实施“强链”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狠抓科技领域大项目;聚焦战略科技力量,谋划大科学装置,支持在电子测量仪器等领域争建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第二个“三”是实施三大计划,彰显科技创新优势特色。实施“沃土计划”,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组建产学研共同体;实施“硕果计划”,引导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定向服务企业,打造一批中试熟化基地,补齐成果转化短板;实施“海创计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四”是推进科技人才引育工程、科技合作深耕工程、科技园区提升工程、科技服务创优工程四项工程,构建开放创新良好生态。
重点抓好“三个一批”
加快海洋引领发展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政策举措、实施路径,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等‘六个城市’,为我们海洋发展指明了方向。”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殷世逸表示,将全面推进落实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三个一批”,力争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海洋贡献。
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和园区。坚持专业化定位、集约化发展,深度对接24条重点产业链,按照“一园区一专班一基金”的思路,培育建设海工装备、海洋种业、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领域专业园区,加快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加快打造一批高能级平台。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全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对全市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推动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加快推进“国家深海三大平台”、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青岛蓝色金融研究院等专业化平台建设。提升参与国际海洋治理能力,积极推动部省市三方共建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中心。
加快落实一批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市打造“六个城市”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加快实施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按照国家、省、市“稳经济大盘”工作要求,深入落实“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助企纾困”42条、“海洋15条”等政策,全力保障海洋经济平稳运行。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发展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是一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贯会、一次年末冲刺的誓师会、一次展望未来的动员会。”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表示,市大数据局作为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牵头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着强烈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紧迫感。
下一步将结合市委“学习贯彻二十大、全力冲刺四季度”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用全会精神引领数字化转型工作。
坚定不移地抓“业务兴局”。用战略思维抓顶层设计,坚持将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事关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程不动摇,以“12231”工程为牵引,继续推动区(市)层面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发展试点示范,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数字青岛建设评估、督导、考核力度。用协同思维抓数字政府,继续打造“全市一个数字机关”,集成机关内部业务系统,推动12个协同事项“一件事”业务重塑、流程再造;推动各级各部门自建移动办事服务整合迁入“爱山东”青岛分厅;推动电子证照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共享应用。用长效思维抓数据应用。继续组织开展城市云脑2022年赋能攻坚行动,推动“青岛码”在更多领域应用;继续开展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突破攻坚工作,推进视频资源汇聚治理,提高汇聚视频数量及出图率。完善好利用好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全量全要素”汇聚共享全市核酸检测数据,实现疫情防控业务全流程闭环式运转和可视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