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9:学习论丛
全面提升工匠培育能力 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张柏楠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时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力量与价值体现。

  青岛“工匠之城”的成就与发展

  青岛是一座蕴含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工匠之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全市各条生产战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劳模工匠。据青岛市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50年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以来,全市先后有两万余人次获得全国、省部以及市级劳模称号。近年来,知识创新型人才、新型技工的比例在每年劳模评选中均有所提高。劳模结构的变化,彰显了青岛产业的升级,从“上青天”的光辉历史到“品牌之都”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当代荣耀,在几十年广大劳动者与产业工人的砥砺奋斗中,青岛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青岛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素有“品牌之都、工匠之城”的美誉,工匠精神一直浸润着这座城市的血脉。劳模工匠与城市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一代又一代劳模工匠,用自己的开拓、创新与奉献,共同铸造“工匠之城”。青岛目前有300多万名劳动者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以劳模工匠为榜样,立足岗位,勤学苦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创新成果日渐涌现,成为支撑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省、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98家,培育各级工匠1273名,技能人才突破112万名。一支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正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为“工匠之城”筑基续航。2022年,青岛大力开展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并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增强人才集聚引力,持续推进“岛城工匠”培育、工程师梯队培塑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未来的青岛将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涌现出更多能够为创新发展做出贡献的劳模工匠。

  创新青岛工匠培育的路径探索

  2020年,青岛市政府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将打造“工匠之城”上升为城市战略,该意见从奖励激励体系、工作支撑平台、收入分配改革、顶层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在突出青岛市“创新型”与“引领型”发展方向以及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指引下,进一步创新青岛市工匠培育的体制机制,丰富弘扬与传播工匠精神的途径与手段,结合青岛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扩大非公有制实体经济中技能型人才培育扶持力度。一方面,围绕全市“7+10+7”重点产业链发展布局,诸如“青岛工匠”等人才荣誉称号的评选,应进一步向非公有制企业、“四新”经济企业、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微生产制造类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与骨干成员倾斜,从而提升全市非公有制生产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与初创型企业产业工人的创造热情与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创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法与思路,给予非公有制生产制造企业里获得相关荣誉的优秀技能人才,不低于全市事业编制人员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鼓励这些企业大胆提拔工匠人才以及优秀技术人才到高层管理岗位,提升他们参与管理和建言献策的能力,并提升相应待遇。另一方面,设立财政专项补贴与保障措施,支持与提升非公有制生产制造企业中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与在职学习能力,在有条件的企业尝试建立一套有代表性与可推广性的“师带徒”技能传承与培育示范项目,引导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通过提供优质培训师资与软硬件培训资源,助力生产制造企业技术工人技能提升。

  第二,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加通畅的职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创新运用政府人事管理的优势与资源,在我市重点生产制造类企业中,尝试面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且在不同技能操作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行业标兵、业务能手,给予公务员招考与录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的优先资格,且这一政策应尽量向中小规模非公有制类以及“四新”经济类生产制造企业倾斜。与此同时,在全市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年度招录工作人员的岗位中,可安排一部分岗位定向招录技工类以及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生,从而拓宽技工类以及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道路。

  第三,优化有针对性的驻青高校技术操作类人才培育路径。支持与鼓励部分驻青院校在相关专业的设置上,有效对接各类生产制造行业对产业技术工人的知识技能要求,并通过诸如提前签订就业合同、减免学费、安家落户优先等优惠政策,形成一套从大学校门到生产一线的人才培育体系。

  第四,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弘扬与宣传“工匠精神”。弘扬与传播工匠精神要做到精准施策,有目标导向。要以感染和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在校学生主动投身生产制造业为主要目标,并激发他们产生“做产业技术工人光荣”的价值判断。首先,要加大在义务教育阶段工匠精神的宣扬与教育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应探索中小学生定期到生产一线参观的学习宣教制度,同时尝试应用有偿邀请或兼职讲师等手段,聘请我市各类生产企业劳模以及荣获“岛城工匠”的先进工作者到中小学宣讲工匠精神。其次,探索我市初高中优秀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直升制度,同步建立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与重点用工企业的人才培育直通机制。通过企业定向培养、学费减免、提前签订长期就业协议、提供家庭社会福利等措施,提升我市初高中阶段毕业生“当工人、做工匠”的热情,并为相关企业从源头建立稳定人才储备与输送机制提供政策保障。

  总之,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并持续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是夯实青岛“工匠之城”的基础所在。因此,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并释放政府公共资源,形成一系列更具引领性、开拓性的“硬”措施,进一步提升劳模工匠与优秀技术能手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并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激励广大适龄青年与在校学生学技术、当工人的主动意愿,并树立“当工人有前途”的良好社会价值观念。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专版
   第08版:清廉之岛
   第09版:学习论丛
   第10版:三味书屋
   第11版:健康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青报公益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聚焦“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全面提升工匠培育能力 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精细化管理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 有效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青岛日报学习论丛09全面提升工匠培育能力 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2022-09-27 2 2022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