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市南区云南路街道悦海地小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五彩的扭扭棒在十余位老人手中翻转、交织,不一会儿,一朵朵栩栩如生的郁金香便呈现在眼前。老人们脸上洋溢着专注与喜悦,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房间。这是“暖心到家”服务团队与“云下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联合举办的“巧手伴家园 文明共守护”活动现场。而这场活动,正是青岛市民政局大力推进的“暖心到家”项目的生动缩影。
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青岛市民政局积极应对,全力推动为老服务工作,市南区云南路街道的“暖心到家”项目成效卓著,以丰富多元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生动范例,也成为青岛市民政局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亮点成果。
1
巧手传情:重建老年人的社交圈
活动现场,云南路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工柳爱玲穿梭在老人中间,耐心地为每一位参与者讲解和示范。71岁的秦国华阿姨一边熟练地编制着手中的扭扭棒,一边难掩兴奋地说:“以前退休之后,每天都不知道该干啥,时间特别难熬。现在可不一样了,社区活动一个接一个,生活变得特别充实!”
云南路街道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比高达33.5%。自2024年9月“暖心到家”项目启动以来,这里的老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陆续组织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年人生日会上,大家齐聚一堂,吹蜡烛、分享蛋糕,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集体的温暖;新春公益集市里,爱心商家和志愿者汇聚,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生活用品、健康咨询等服务,传递着社会的关爱;元宵节主题活动中,猜灯谜、做元宵等传统习俗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让老人们在互动中增进了邻里感情。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
入户送暖:点亮特殊困难老人的“心灯”
除了精彩纷呈的集体活动,“暖心到家”项目更将关爱精准地送到特殊困难老人的家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工团队对辖区内特殊困难老人进行了全面摸排调研,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3月26日,青岛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有关人员与社工一同探访了姜从汉、吕雅芹夫妇。79岁的姜从汉因脑梗、心梗导致身体肌肉萎缩,行动不便,日常只能依靠轮椅出行,生活自主能力较低。吕雅芹曾是楼长,热心社区事务,但患有遗传性糖尿病三十多年,病情引发了并发症,自2022年起眼睛几乎看不见。身体上的病痛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受到诸多限制,心情也变得低落,逐渐减少了与外界的交流。
“暖心到家”项目团队在得知他们的情况后,迅速行动起来。社工定期入户探访,与老人拉家常,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运用鼓励、同理心等专业方法,打开老人的心扉。在探访过程中,社工发现老人们对医疗健康方面有着迫切需求,家中堆满了保健品,却缺乏专业的健康知识。于是,社工充分发挥“暖心到家”项目的资源优势,积极链接社区门诊医疗资源,邀请专业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专业保健护理知识分享、糖尿病管理养生知识讲座等服务,为老人的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
3
多元协同:
构建长效服务体系
“暖心到家”项目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得益于其创新的“社工+志愿者+公益资源”服务模式。青岛市市南区润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晓伟介绍,项目开展以来,已成功组建了4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累计服务237名特殊困难老人。
青岛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负责人龙艳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特殊困难老人进行需求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并协调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志愿者们则在社工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各项服务活动中,他们有的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有的陪伴老人聊天、散步,给予老人情感上的支持;还有的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同时,“暖心到家”项目积极整合辖区内的公益资源,与28家为老服务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公益组织为项目提供了物资捐赠、场地支持、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帮助,共同为特殊困难老人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体系。“暖心到家”不仅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基础服务,还十分注重老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心理疏导、文化活动等方式,给予老人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让老人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记者 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