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遭遇便秘的困扰,很多人认为,便秘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便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慢性便秘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目前医学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具有相应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排便费力感、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会引起什么危害呢?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老年人便秘排便时屏气用力,会导致腹压增高、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会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还可能诱发憩室炎、腹壁疝、缺血性结肠炎、“粪石性”肠梗阻、直肠脱垂、失眠、焦虑、尿潴留及尿道感染等。
如何防治慢性便秘?
生活调整
1、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感觉口渴时才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ml为宜,每次50-100ml。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天≥25g,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防止粪便在肠道内滞留。
2、合理适量的运动: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宜。
3、规律的排便习惯:因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4、家庭成员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环境因素,帮助患者提高认知水平,良好的心理状态、睡眠及饮食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
合理用药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治疗便秘的药物种类繁多,如渗透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微生态制剂、中药等。若改善排便习惯效果欠佳,可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帮助排便的药物。杨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