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7:文史
毛泽东与毛岸英二三事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生,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幸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2009年,毛岸英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毛岸英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毛岸英既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人民楷模,他的一生既是短暂的一生、平凡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毛岸英的成长,既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毛泽东对他严格教育的结果。

  “要以劳动为主,要向群众学习”

  1946年1月7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父子见面不久,毛泽东就提出要毛岸英到农村去。毛泽东对毛岸英说:“你在苏联长大,住的是洋学堂,对国内生活你还不了解,就是缺了实践这门课程,应该补上……”毛岸英回答道:“我想要很快地参加工作,边工作边学习。”毛泽东说:“工作要由组织上定。关于你的成长我可以安排,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听到这里,毛岸英明白了父亲的想法,他回答道:“我很想到农村去参加劳动,搞调查。”

  毛泽东又说:“要以劳动为主,要向群众学习……老百姓家里有虱子,不要怕,有水就多洗一洗,没水就用手多捉它几个。”毛岸英笑了,说:“爸爸,要快点安排呀。”不久,毛泽东安排毛岸英到吴家枣园去参加劳动。毛岸英去吴家枣园那天,毛泽东说:“岸英,你要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从开荒干起,一直到收获。这样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劳作的艰辛,懂得了劳动人民的伟大。”

  按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吴家枣园毛岸英学会了许多农业生产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亲身感受到中国农民劳动的辛苦、生活的不易,感受到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价值,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你跟着搞土改,还是为了向农民学习”

  1947年4月初,毛岸英到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土改工作。在郝家坡,毛岸英访贫问苦,在贫苦农民中扎根,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后来,毛岸英还作了一首顺口溜《鞋下一层土》:“郝家坡土改两个月,人问我最贵何所得?是不是金,是不是银,是不是地位和美名?我说一样也不是,却是那鞋下一层土……今后的方针很明白,下乡去搞土地改革,永不离群众,永世不离土。埋头苦干把力努!但望我那鞋下之土层层加,但望群众真正变成我亲妈妈……”

  按照父亲的要求,在郝家坡毛岸英再次与农民亲密接触。对人民群众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进一步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

  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写信给毛岸英。在信中,毛泽东对毛岸英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毛泽东这段话的实质是教育毛岸英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岸英将其作为座右铭。

  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在给毛岸英的信中提到杨开智(杨开慧哥哥)想请毛家帮忙在湖南谋求官职。在给向三立的复信中,毛岸英写道:“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他建议舅舅“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个人利益服从大众利益”。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显而易见,毛岸英真正成为了这样的人。 阳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关注
   第A03版:婚恋
   第A04版:惠风家园
   第A06版:延年益寿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时事
毛泽东与毛岸英二三事
古人为什么喜食臭
广告
老年生活报文史A07毛泽东与毛岸英二三事 2025-03-28 2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