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昭的墓葬在南京被发现。在群雄并起、群英荟萃的三国人物中,张昭算得上名人,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
三国第一秘书
张昭是著名的才子,他学问好、文章好、书法好,是当秘书的不二人选,但也颇为傲气,身上具有士大夫的独立精神。十六岁时就被推举为孝廉,他不去。徐州的长官陶谦想招揽他做官,他也不肯去,陶谦派人把他关了起来。幸好跟张昭齐名的才子赵昱多方奔走,将他营救出来。
汉末黄巾之乱,张昭避乱渡江南下。当时孙策正在江东创业,早就听说张昭的才能,亲自去张家升堂拜母,认张昭的母亲作干妈。张昭于是出仕,做了孙策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把江东大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孙策不幸被刺,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权因悲伤过度,不理政事。张昭作为群臣的表率,亲自把孙权扶到马上,巡视军营,让江东军民知道现在江东之主已是孙权,帮助孙权顺利地度过了最容易出状况的权力交接期。
张昭仍像之前那样担任秘书长,孙权每次出征时,大小政事也都像孙策那样全权托付给张昭。不过孙权血气方刚,喜欢打猎,尤其喜欢骑马射虎,张昭每次劝谏,年轻的孙权总是笑而不答,可见严肃的老臣和年轻的君主之间代沟相当严重。
有实无名的江东丞相
老臣子和年轻气盛的君主之间最大的一次分歧,出现在赤壁之战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大敌当前,江东集团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张昭等老臣为首,谨慎小心,主张向曹操妥协。另一派以周瑜和鲁肃等少壮派将领为首,主张拼死一战。孙权表面上在两派之间求平衡,实际上倾向于少壮派,后来被诸葛亮说服与刘备结成联盟,竟然杀得号称八十万人的曹军大败。这在张昭的人生中,是一次重大的失误。
尽管如此,张昭仍然以长辈之姿屡次劝谏孙权。
后来曹丕篡汉后,册封孙权为吴王,应当设置一名丞相,百官都认为非张昭莫属,孙权却拒绝了。第一任丞相孙邵去世后,群臣再次公推张昭,孙权还是说:“丞相这个职位太累人了,张老先生的脾气这么硬,很容易得罪人,这样对他不好。”最终也没有让张昭当上丞相。
越老越辣的姜
孙权称帝的时候,大宴群臣,称赞周瑜功劳最大。张昭正要表示祝贺,孙权说:“要是当年依了张老先生的计策,这会儿我已经在要饭了。”孙权始终没忘记当年赤壁之战前张昭的主和路线,说得张昭汗流浃背,没多久就告老还乡了。
后来蜀国使臣来东吴,口才锋利,东吴百官都说不过他。孙权这时想起张昭来了,叹气说:“要是张老先生在这儿,哪里轮得到蜀国这小子乱讲话?!”第二天特地去看张昭。张昭也是厉害角色,不见他,搞得孙权只好跪在那儿请罪。张昭才说我看在太后把你托付给我的份上原谅你。
差点儿被孙权烧死
公元232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向遥远的东吴示好求援。孙权就派人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力劝不可。不过孙权还是坚持己见,派使者前往辽东,张昭很气愤,在家里称病不去上朝。孙权大怒,派人用土封了张家大门。没想到张昭居然在里头也用土封了自家大门,弄得孙权一点办法也没有。
后来公孙渊果然如张昭预言的那样,杀了吴国使者,孙权悔悟,好几次派人去张家慰问道歉,张昭还是坚持不肯上朝。孙权没办法,只好亲自到张家门口叫他,张昭说自己病得厉害。于是孙权放火烧张家大门恐吓张昭,张昭索性关了二门。孙权只好灭了火。孙权可怜兮兮地在张家大门口等了半天,张昭的儿子们才把倔老头从床上扶起来,孙权赶紧把他接到宫里,拼命道歉,张昭这才恢复了上朝。
张昭才学兼备,寿命很长,活了八十一岁。孙权亲自素服主持他的丧礼。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