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青岛市江苏路社区举办的一场“家风家训”活动中,居民梁欣梅作为孝敬老人的典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梁欣梅不仅带领孩子一起孝敬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公,而且在长期与公婆的相处中,用智慧和爱心妥当处理了复杂的家庭关系,让爱、理解、包容成为家庭的主旋律。以下是她的讲述。
婆婆的爱心是和睦的基础
我和老公的结合是婆婆的侄媳妇从中牵的线。当时公婆对四个孩子(三儿一女)说,谁愿意和我们一起住,咱就住这个大房子(小套三,五十多个平方)。那时大哥在外求学,后定居深圳;大姐已成家;二哥在青岛;丈夫是老小。征求意见后,我和丈夫就一直与公婆吃住在一起。结婚第一年过年时,婆婆做了22个菜。我从没见过这么丰盛的年夜饭,对婆婆充满感激。
婆婆不光对我好,对其他三个孩子、儿媳、女婿也都好。平时包了饺子,就会招呼在青岛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来家吃。吃完了,婆婆还会再给他们煮上一锅,放凉了再装袋子里给他们带回家吃。婆婆对人的慷慨、大方、善良,我都看在眼里。可以说,是婆婆的热情和爱心给我们这个家奠定了和睦的基础。
婆婆嘱咐我“一定把家照顾好”
我和公婆共同生活了2年后,公公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尤其是婆婆75岁去世后,公公一下子觉得没依靠了,病情更是加重。婆婆在世时,里里外外都是她当家。记忆里,那些年买了大袋的米面,都是婆婆把粮食拖到楼下,才喊公公下楼来帮忙。他习惯了什么事都有老伴照顾。婆婆在弥留之际,当着公公的面,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走了,你一定要把这个家照顾好。”我说“妈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爸爸照顾好。”妈走后,我就成了这个家的女主人,连带着公公,我都当作“孩子”来照顾。
婆婆刚去世那几年,公公经常一个人流泪,还常在夜里烧纸。我知道他是长时间走不出丧偶的悲痛中。虽然他用搪瓷盆烧纸,但毕竟是在家里,还是有安全隐患。可我不能禁止公公烧纸,这如何是好?后来我就在他房间门口搭了张小床,看着他。公公夜里有什么动静,我睡觉轻,随时能知晓。白天,公公总是恍恍惚惚,无事可做,我就领着他出去玩儿,或是带他去找邻居老人们打牌消磨时光。有一次,他打完牌竟然忘了回家的路。后来找到公公时,我意识到他的阿尔茨海默病加重了。为了让公公生活不孤独,每次回娘家,我都会带着他。
处理家庭矛盾 考验生活智慧
因为侄女常来公婆家,我和二嫂自然也相处得多些。时间久了,我注意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细节。譬如,从我婚后第二年起,每年除夕年夜饭,几乎都是我和婆婆一起操持。二嫂则习惯到了饭点才赶过来。饭后又径直回房陪孩子,留下我和婆婆拾掇。婆婆私下偶尔会流露出对二嫂的微词。我能感受到她的委屈和不易。我相信二嫂不是不好,她没“眼力见”是习以为常罢了。婆婆心软,不好说啥。我看出了问题,心想该怎么解决。我先安抚婆婆,理解她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同时我又想,毕竟是一家人,有了不愉快最好用智慧来化解,而非激化矛盾。
次年春节,大哥带着大嫂从深圳回来过年。全家十几口人,年夜饭若是仅凭我和婆婆,那工作量太大。于是,我对婆婆说:“妈,今年咱们换个方式过年。您听我的。”到了年三十下午,二嫂如约而至。我提议道:“今年咱们五个人一起包饺子吧,大哥二哥擀皮,二媳妇三媳妇包,弟弟负责摁剂子。大嫂是新媳妇,明年再干活儿。让咱妈好好休息,享受一下。”大嫂听了忙说客气话,二嫂一听略显惊讶,随即欣然应允。婆婆生怕我处理不当引发矛盾。我事先已向婆婆保证:“妈,您放心,我会妥善处理的。”饺子煮好后,我特意安排二嫂去请婆婆出来共享年夜饭。那一刻,二嫂也显得格外乐意帮忙,气氛温馨而和谐。自此后,每到年夜饭,都是由我和二嫂主要操持。
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处理家庭矛盾,需在爱与真诚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智慧。
两位老人都去世后,我面临的是如何处理好与哥嫂、姑嫂的关系。我相信,只要真诚坦荡,再加上妥当的处事技巧,定能把关系处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主动与大姑嫂沟通,将可能引发争执的事宜一一梳理,与她充分交流。大姑嫂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我们很快就一些事情达成了共识。她更是成为连接我与二哥二嫂之间的桥梁。因着她的从中斡旋,妯娌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得以消融,留下的只有家人间温馨友爱的情谊。
记者 王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