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作为两个共和国的同龄人,亲身见证了共和国75载的风雨历程,联想到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感觉有许多话想说。”9月27日,刚从苏州旅游回来的孙秉伟、马淑贞夫妇,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历经沧桑,共同走过的岁月。
青春逐梦,铁路情深
1956年,青岛的孙秉伟与马淑贞同时踏入了小学校门。参观水族馆、学习英雄小八路、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的节目……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爱国、奋进的种子。“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孙秉伟回忆道。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旁边就是青岛铁路分局机关大院,进进出出的人们都穿着铜扣子的铁路制服、戴着大盖帽,很神气的样子。我就想,将来我长大了也要干铁路。”后来,孙秉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济南铁路机械学校,从此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1969年,孙秉伟毕业后被分配到青岛铁路一家基层单位工作,凭借对文学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成了铁路系统的知名笔杆子。而马淑贞16岁初中毕业后,顶替因病退休的父亲,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两人在工作中各自努力,逐渐成了单位的骨干力量。
1973年,经人介绍,孙秉伟与马淑贞相识相恋并结为连理。“当年,我们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团干部,约会时谈得最多的竟然是共青团工作,是政治进步。”孙秉伟笑着说,那时生活清苦,却充满了温馨。
“妻子是贤妻良母。她孝敬公婆,团结弟妹,在老人生病时,精心照料,父母先后去世后,她‘老嫂若母’,深受弟妹尊敬。”孙秉伟望着妻子说,两个女儿在妻子的言传身教下,不仅学业有成,更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两个小棉袄特别优秀,也特别贴心。”
退休不褪色,续写晚年精彩
退休后,孙秉伟与马淑贞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他们不仅帮助女儿们照顾下一代,还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我牵头在社区组织起一支艺术团,注册团员70余人,经常参加活动的有50多人。我任团长和指挥,坚持了13年。”孙秉伟不仅热衷文艺,还爱好写作。这些年来,他累计创作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涵盖散文、报告文学等多个领域,屡获殊荣。“我工作40年,退休后参加社会活动,以及几十年的文学创作,都得到了妻子的充分理解和鼎力支持。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孙秉伟说。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亲身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深感自豪与幸福。期待未来的中国能够继续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孙秉伟感慨万千。
记者 尚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