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作家柳青为写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来到陕西长安县挂职体验生活,长年住在一个叫皇甫村的村子里。到了1956年,柳青还没拿出一部作品,文艺界就有人议论说,“住在一个村子里,长期不出来,能干出啥名堂,怎么在那里坐得住的”。在全国作协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点名批评柳青意志衰退,并且预言他的创作将会失败。当地的领导也向柳青表示,要是拿不出作品,就不要再待下去了。
一位朋友来访,跟柳青说:“人家都催你走了,你真能够坐得住啊?”
柳青笑呵呵地指着院子草堆上正在下蛋的母鸡说:“它坐在那里,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去打扰它,要么生不成蛋,要么鸡飞蛋打。”
柳青不着急,他继续在皇甫村体验生活,为了熟悉集市上牲口交易情况,他和当地买家一样,在凉帽里、袖筒里,不动声色地捏指头讨价还价,他的装束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蒙蔽”了很多生意人。为了写好一个饲养员和牲口,他常常在牛棚里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有一阵子,他有规律地在半夜11点、凌晨2点去观察牲口在夜里的表现。
日积月累,一段段生动细腻的描写跃然纸上。1959年4月,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开始在《延河》杂志连载,一时杂志脱销。第二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出版了单行本,《创业史》被文学界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
时间没有忘记柳青,60年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个荣誉,再次证明柳青当年的勤奋与执着。 俞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