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著名的体育爱好者。从足球、游泳、登山,到桥牌、棋类,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同时,他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恢复奥委会席位
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奥委会毅然与其断绝了关系。1974年邓小平复出,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分管的部门中就有国家体委。他对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说:“国际体育组织怎么能离开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呢?对国际奥委会要进一步采取积极主动方针,我们要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正是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于1979年10月25日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84年10月,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对我说,中国能参与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这样的世界性体育大赛,大幅提升了中国人的尊严。”在萨马兰奇的记忆中,那一天邓小平非常高兴。
那年8月,中国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15枚金牌。警卫张宝忠记得,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但凡有比赛转播,他场场不落,“兴之所至还会给体操和跳水选手打打分数”。张宝忠说,从电视中看到萨马兰奇将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挂到许海峰胸前,“小平同志非常兴奋”。
“要把体育搞起来”
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邓小平曾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奥运会)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我们)要把体育搞起来。”
中国也要举办奥运会,是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分管体育工作时就提过的想法。
邓小平也是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领导人。1990年,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观刚落成的亚运会田径场和游泳馆。走在高架桥上,他对伍绍祖和张百发说:“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1991年2月26日下午,中国奥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很快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奥申委的报告,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并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1991年12月,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代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书。中国的申奥之路曾遇挫折,但终迎成功。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
曾典当外衣换球票
生活中,邓小平爱足球、懂足球,是个地道的球迷。这一点,从他早年留法经历就可看出端倪。据说有一次为了看足球赛,他竟把一件外衣典当了换球票。1924年,法国巴黎举行第八届奥运会,为了观看足球比赛,邓小平不惜拿出生活费来购买球票。
他回忆当时的情形说:“5个法郎是一天的饭钱,而且看球时坐的位置又最高,连球都看不清楚。”直到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邓榕描写过父亲爱看球赛的习惯:“解放后,他一直是足球的热情观众,有球必看,连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娃娃队的比赛,他也去看。不但他自己去看,还带着我们去看,看不懂也要去。我们小时候就大半坐在休息室里喝汽水。慢慢地大了,也都成了看足球的‘瘾君子’了。”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一如既往地热爱足球。而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在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中,有两次复出都是通过足球场发出信号。这是邓小平与体育不解之缘的生动体现。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出现在1977年7月30日。当时,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举行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距开赛还有几分钟时,主席台突然掌声骤起。8万名观众不由得站起来,向主席台方向翘首张望,长时间地热烈鼓掌,欢声如雷。原来,是邓小平来看球赛了。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首次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一刻,欢呼的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以后的岁月,中国的命运将和这位容光焕发的老人紧紧连在一起。 武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