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莱西93岁老党员昌德松16年来坚持编创12条“文化胡同”为居民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千米“文化墙”变身社区课堂
莱西93岁老党员昌德松16年来坚持编创12条“文化胡同”为居民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右图:张英时常陪着昌德松更新胡同的“文化墙”。
为学生进行防溺水宣讲。姜磊 摄
扫码观看 相关视频

  走进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一条条被写满、绘满丰富教育宣传内容的“文化小胡同”映入眼帘,仿佛走进了一条条文化长廊。今年93岁的退休教师、老党员昌德松自2008年以来打造出12条总长近千米的“文化胡同”,还拿出数万元退休金购买图书,办起了爱心书屋,免费供社区居民和学生借阅。昌德松如今依旧坚持义务为居民和学生讲解“文化胡同”的内容,还经常和志愿者一起更新“文化胡同”的内容。如今,莱西的“文化胡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国各地纷纷派人前来参观学习。今年初,昌德松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虽然没有工资、没有收益,但是人们路过胡同时能停下来看一看、了解一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昌德松

  当上文化胡同“主编”

  6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的“文化胡同”,只见胡同两边的墙壁上,一篇篇手写文章、一幅幅亮丽图画相映成趣。昌德松正一手拿笔一手端墨,描补着胡同墙壁上模糊的字迹、褪色的图画,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为了让“文化胡同”的内容不断“上新”,他的案头上摆满了书籍和相关笔记。

  早在2008年,昌德松为了丰富邻里的文化生活,开办起红色书屋,并在自己家门外绘制了最早的一条“文化胡同”。16年来,在莱西市妇联以及莱西水集街道办的指导下,昌德松和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的志愿者们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拓展覆盖面,让小胡同发生了大变化。集德治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为一体的12条特色“文化胡同”,通过小景小品、墙绘、文字等多种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今,由昌德松设计的“文化胡同”已成为社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全市乃至全国的单位、学校和个人前来参观学习。“文化胡同”的每一幅墙绘都是昌德松的宝贝,从文字内容到图画样式、版面设计,他都亲力亲为。手绘文化墙、更新“流动报刊图书服务站”的报刊、管理“德松文化小院”……这是93岁老党员昌德松天天坚持做的工作。  

  从写到画亲力亲为

  说起创办“文化胡同”的过程,昌德松笑道:“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时,我发现周围很多老百姓只知道这是大事,却对奥运知识了解甚少。我就想利用家门口的胡同墙宣传奥运知识,也为奥运出一把力。”征得街坊邻居的同意后,昌德松自掏腰包买来石灰、涂料、笔墨等,从补墙、刷墙、设计宣传栏、查找资料,到书写、绘画,昌德松经常一忙就是一天。

  “7月里,头顶大太阳晒着,年轻人都扛不住,当时77岁的他却在胡同里对着墙写写画画。”说起昌德松当时的创作过程,老伴张英记忆犹新。当昌德松把门口长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将奥运知识、比赛动态图文并茂地绘制在墙上后,这里便成了“奥运胡同”,引得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自创办了百米文化墙后,昌德松一发不可收,隔三岔五就重新粉刷墙面、更新内容,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党史学习教育到党的二十大……每遇国家大事,昌德松的文化墙内容都会“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文化胡同”也在不断升级,除了平面绘画外,还增加了照片墙、3D立体画、立体浮雕、宣传刊板等,打造出新时代新风尚新婚俗、优秀传统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家风家教传承等12条不同主题的“文化胡同”。在昌德松的精心编创下,精彩纷呈的文化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自费办起爱心书屋

  在昌德松的影响下,社区许多居民也加入到“文化胡同”的编创中。小小胡同逐渐发展为周边居民的“大课堂”,成为莱西中小学的校外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昌德松的影响下,一个个“文明故事”从这里诞生、发扬,辐射带动了周边25个社区、近千个村庄的文化墙“全面开花”。对此,昌德松表示,“虽然没有工资、没有收益,但是人们路过胡同时能停下来看一看、了解一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打造出“文化胡同”后,昌德松没有就此止步,反而计划将家中准备出租的房子改造成社区书屋,把自家藏书捐赠出来,供社区居民免费阅读。昌德松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可一向全力支持丈夫的张英却明确表示反对。“他做公益我支持,但是当时我想到两间房子租出去每月都能有进项,是笔长期收入,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张英说。“我就想打造一个从里到外都有文化氛围的社区,胡同里有文化墙,院子里有文化书屋、文化庭院,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起注重学习的好习惯,让老伙计们老有所乐。”昌德松说。

  在昌德松的坚持下,老伴张英终于同意了他创办文化书屋的想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别只看着那点租金,为咱胡同、社区培养出一个人才,就回本了。’经他这一点拨,我一下想通了。”张英告诉记者。最终,昌德松将两间平房打通,拆除原有的土炕,重新装修,置办书架、书柜,自费购置了一批图书,办起了“爱心书屋”。不少居民受到昌德松的影响,纷纷将自家图书送到书屋,大家也养成了借阅完毕及时归还的好习惯。

  带动家人走上公益之路

  每次更新文化墙内容时,昌德松都会站在凳子上或梯子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他梯子上作画时中了暑,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为此,家人都反对昌德松继续办“文化胡同”,可休息几日后,昌德松不顾劝阻,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事业”。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辩论”,老伴张英不再劝阻昌德松,而是专心做起了他的助手。昌德松作画时,张英帮着扶梯子;昌德松看不清资料时,张英就帮着他一起查阅;他听不清广播中的新闻,张英就一句一句转述……经年累月,在昌德松的带动下,一家人都走上了公益之路。20多年来,昌德松先后获评“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他的家庭也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93岁的昌德松时常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孩子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他的带动下,胡同里鼓乐阵阵、歌声嘹亮已成为常态,胡同口“变身”临时舞台,来自社区的文艺志愿者登台表演,一首首歌曲唱出美好心声。每当文艺演出结束后,昌德松便开始为社区居民讲解宣传展板。“投身社区、投身公益是我退休后的信念和追求,我将用余生去践行它,为社会作出微小的贡献。”昌德松坚定地说。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第A03版: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第A04版: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第A05版: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第A06版:都市圈
   第A07版:今日看点
   第A08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身边事
   第A11版:瞰青岛
   第A12版:观天下
千米“文化墙”变身社区课堂
青岛早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A04千米“文化墙”变身社区课堂 2024-07-01 2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