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考季冲刺
~~~早报邀请3位作家、两名“AI考生”同写今年高考作文
~~~
有一种思考,叫人工智能
早报邀请3位作家、两名“AI考生”同写今年高考作文
张金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曾获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孙犁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金奖等
桂鱼:良友书坊策划编辑,青年诗人,山东省作协会员
付鹏:青岛市作协会员,海读书院阅读推广人
扫码观看 相关视频

  昨天上午11点30分,随着铃声响起,今年高考的首场考试——语文科目考试圆满落幕。走出考场的大部分考生表现淡定,表示试卷的难易程度挺“正常”,试题也都在日常的练习范围内。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早报特别邀请了两名“AI考生”和三位作家各写一篇高考作文,供大家鉴赏。

  作家写作文

  拥抱岁月的馈赠 ■张金凤

  毋庸置疑,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断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新事物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利好也带来冲击。

  互联网出现了,人工智能出现了。人类的生活天翻地覆,甚至很多人茫茫然无所适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事迎刃而解,这不代表我们的问题就没有了,甚至问题更尖锐。有一句话问得好:我们的科技如此发达,为什么大家却都过得那么累呢?

  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风景迥异。下游的浪也许会嘲笑上游的水脚步太慢,但是上游的岸边景色,那些走在前头的水也永远无法再回头去看。对于高科技,每个人有自己接受的态度和速度,无可厚非。每一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价值。高科技出现似乎是对旧时代的碾压,我们享受、使用、珍爱这种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快捷。但是我们也要思考,它带来了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

  就在几十年前,我们还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路程,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火车、飞机等等使我们能日行千里而毫不倦怠。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学走路了,相反,我们还要走得更好。我们要有个健康的体魄,有健全的善于分辨和思考的大脑,要有离开高科技照旧生存的基本能力。

  几年前遇到一个问题,有一些家庭优越、刚刚上班的年轻人问我: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好了,为什么还要奋斗?而我给出的回答是:在进化的链条上,如果你不往前走,你的存在就毫无价值。人类也好,所有的生物也好,都是要往前走的。每个人都应该用奋斗去完成自身的价值,用奋斗去完成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应该有的历史使命。所以,无论多么先进的科技发生,我们都不惊讶,也不会因它们的出现而影响了我们人类的价值取向。

  任何高科技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大脑、优质的选择和辨别能力去驾驭。如果我们只是躺在高科技上吃果子,高科技就成为极少数人用智慧培养了众多白痴的一个结果。

  高科技的出现,不是问题少了,它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的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和思考。我们如何在高科技面前与它们赛跑,使我们的体力、智力和胸怀、眼界匹配上这种迅猛发展的时代和科技?

  高效时代的问题其实已经影响威胁到人类。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人类的失业率增加,这种社会矛盾,如果我们不及时加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以驾驭这种高速发展的科技,那么我们势必被它远远甩在后面。

  高科技永远不能代替人类。太多的东西是机器制造的,它冰冷、坚硬,没有感情。而人亲手写下的问候、各种手造器具以及赤子情怀,这种有体温和值得珍藏的东西永远价值连城。木心曾经写道:“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喜欢这首诗的人都是现代文明的逃兵。其实,不必恐慌,也无需逃避,没有什么能够代替那个最真实的你。从容地挑选和接受,拥抱岁月的馈赠就好。

  赛博忧思与现实焦虑 ■桂鱼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科技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但也从未真正相信过科技会带来一个“美丽新世界”。这种矛盾心理,在最早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便有了相当明确的表述:我们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

  如果说玛丽·雪莱笔下的怪物,只是工业革命时代的哥特想象,那么当科技的车轮在21世纪的轨道上突飞猛进的时候,关于“失控”与“脱轨”的忧思与焦虑,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多科幻小说与电影的母题。

  早在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之前,小说家阿西莫夫就已经在自己的科幻作品中设定了“机器人三定律”的概念,其中隐含着对机器人伤害人类这一可能性的预判。20世纪70年代,“赛博”一词诞生,指代由个人计算机及互联网所产生的高度交互的信息媒介,而此后诞生的一系列文学与影视作品,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对未来赛博社会与人工智能的焦虑预感,我们熟知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随着科技的进步,真实和虚拟的界限是否越来越难以区分?

  如今,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即将过半,“元宇宙”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全球互联网的高度繁荣与人工智能在众多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固然促成了人类生活的巨大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现代人心态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20世纪的许多科幻想象,已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人类对互联网的依赖,实则是对数据的依赖,这种依赖正在逐渐转化为崇拜。大数据带来的信息茧房,正在逐渐将人们分割并围困在“这就是全世界”的假象中。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将现代社会中的人形容为“原子化的个体”,而互联网时代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原子化”,各种在线社交软件的便利,在不知不觉间,造成了线下人际关系的疏离,甚至进一步加剧了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尚未抵达赛博未来的我们,却已经感受到了赛博孤寂。

  回到现实中来,尽管《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与《流浪地球》中的“莫斯”这种超级人工智能尚未出现,但弱人工智能对基层岗位的渗透早已展开。工业机器人开始替代流水线上的劳动力,各种AI软件亦在数据的喂养与训练下,持续产出像模像样的文章与绘画,由此引发了众多网络写手与画师的强烈抗议。这又何尝不是科幻忧思的现实映射?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我们该如何在享受AI强大功能的同时,保护人类最珍贵的创造性不受挤压和侵犯?

  综上种种,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仍然是一场关乎存在主义的追问,而答案也已经非常明确:坚持生而为人的独立性,不被数据洪流裹挟,也不过度依赖AI的便利,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同时创造自身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拥抱“元宇宙”,坦然迈入全息图景的未来生活空间。

  问题之问 ■付鹏

  在互联网、AI等工具的辅助下,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高。这会使得我们的问题有所减少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对待“问题”并不只有“解答”这单一的方式,同时,对于“问题”本身的定义也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何为“问题”?在人类的轴心时代,智者无不表露着对知识及智慧的敬畏。在他们眼中,人们提出问题是对自己的无知有所充分认识的外在体现。探讨问题、思辨求解的过程要远比炮制出一个答案重要得多。我们今天会因解决不了问题而焦虑、痛苦甚至恐惧,只不过是得了自大的病而已。古人以谦卑之心求知问道,并不耽误他们中诞生伟大的智者。

  西方哲学家对于这一命题的探讨是理性的、严谨的,但同时也是冷酷的、不安的。从辉煌灿烂的古希腊,跨越漫长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发光发热的18世纪,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四个无法直接给出答案的问题,并为人类对于未知的思辨划出了边界。不同于康德哲学的晦涩,黑格尔辩证法告诉我们,问题和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面对人类解决问题的身影,他却又高傲而漠然地摇摇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历史中不会吸取任何教训。”而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学中,他甚至认为哲学问题本质是语言的误用,只要澄清语言就可以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我大学时追捧西方哲人巧舌如簧的辩论,结果陷入了逻辑与话术的死胡同中,使我头昏脑涨,内心狂躁,满目眩晕。拯救我的,是两位哲人与一群鱼的故事。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知鱼之乐”的讨论被记载在《秋水篇》中,到最后庄子也没有正面回答“安知鱼之乐”,却鼓励后人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跳出来。《养生主》中一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表明了庄子对解决问题乃至爱智求真的基本态度——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人类历史上的最近一百年,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发展,人类变得狂妄自大,甚至盲目自信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种过度自信,有时也转化为对问题的负罪感。直到今天,许多给各国人民带来苦难的纷争和困扰,往往是由于过度钻牛角尖、内心陷入绝境,甚至走向极端的结果。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要学会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用包容和理解去化解问题。这样,我们才能让生活充满更多的光明和爱。

  AI写作文

  技术浪潮下的未知航行

  AI软件:文心一言

  在科技的星河中,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如同两颗耀眼的星辰,照亮了时代的航道。然而,这片星河并非总是宁静祥和,它亦暗藏着风浪与漩涡,我们正航行在这片波澜壮阔的星河中,迎接着未知的挑战。

  技术复杂性与问题增长如同星河中的暗礁,悄无声息地潜伏着。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仿佛航行在一片未知的海洋中,每一个新的技术难题都如同暗礁一般,威胁着我们的航行安全。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面对这些暗礁,需要不断探索、勇往直前,才能找到前行的道路。

  社会不平等和信息鸿沟的加剧如同星河中的漩涡,将人们卷入其中。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本应缩小社会差距,但现实却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人们分为不同的阶层和群体。那些掌握先进技术和资源的人如同漩涡中心的幸运者,享受着便捷和机遇;而那些缺乏技术和资源的人则如同被漩涡边缘吞噬的船只,难以融入社会的主流。这种不平等和信息鸿沟让我们深感痛心,正如杜甫所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渴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

  伦理和道德挑战如同星河中的风暴,猛烈地席卷而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同打开了一扇未知的大门,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如同风暴般猛烈,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判断和伦理选择。正如《礼记·大学》中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需要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用科技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毁灭的工具。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如同星河中的暗礁、漩涡和风暴,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前行道路上的重重障碍。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们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决心,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破浪前行,在科技的星河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智能时代的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AI软件:智谱清言

  在这个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新时代,我们如同乘坐一列高速列车,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正如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黑客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频发,如同暗流涌动的江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同一场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但也带来了就业压力。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在制造业的普及,就像一股强大的机械浪潮,冲刷掉了许多传统岗位。工人们面临着技能更新的压力,就像曾经的纺织工人需要适应新的机械织布机。这种变革既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和应对。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就像一种魔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网络成瘾、网络游戏过度等问题,如同甜蜜的毒药,让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了学业和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家庭矛盾和社交障碍。此外,网络社交的普及,让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这就像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虽然绚丽,但缺乏坚实的基础。

  正如《庄子·外物》中所言“得鱼而忘荃,得熊掌而忘履”,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本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问题并没有在减少,反而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元的趋势。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应对,以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

  孔子曾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同驾驶一辆汽车,我们既要享受驾驶的乐趣,也要时刻警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危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真正实现科技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让我们共同面对智能时代的双刃剑,以积极的态度和智慧的思维,迎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让我们在这个时代中,既能乘风破浪,又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醒,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专家点评 /

  不烧脑 门槛低 

  考查思维认知水准

  昨日,青岛早报记者采访了岛城资深教育主编、中高考作文指导专家、亲子成长专家、中科院家长学院特邀专家兰君,请她对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解读。

  兰君表示,新课标I卷的作文试题言简意赅,聚焦技术发展背景下“问题”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思路开放且多元。“今年的作文题有明显的‘熟悉的陌生人’之感,特别是对训练了一系列思辨作文题的学生而言。”兰君指出,这对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新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试题对一些关键性、本原性问题进行了口语化的直接阐述和直击灵魂的追问,审题上没有模糊地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性写作。

  “一个人永远写不出他认知以外的文章。今年的作文题目不烧脑、门槛低,考生成绩的区分度可能主要看思维认知水准的高下。思辨性、独立思考的价值性在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将得到充分发挥。”兰君提醒,这样的命题对于那些热爱读书、勤于思考、喜欢动笔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积极的鼓励,也有利于展现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能区分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她强调,写作的真功夫不是一天练成的,而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过程,“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辩证思维,厘清考场作文命题的顶层设计。”她建议。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考季冲刺
   第A03版:考季冲刺
   第A04版:考季冲刺
   第A06版:考季冲刺
   第A07版:考季冲刺
   第A08版:大爱青岛
   第A09版:我们的节日·端午
   第A10版:都市圈
   第A11版:人文青岛
   第A12版:文艺评论
有一种思考,叫人工智能
广告
青岛早报考季冲刺A04有一种思考,叫人工智能 2024-06-08 2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