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钓手王佳祺前几天“闹”了个大新闻:钓上一条19.8斤的大鲈鱼,让同船的一大帮男钓手面子上挂不住,纷纷自嘲“一船老爷们儿被打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这件事,事情虽然已经过了好多天,她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作为一个“非专业钓手”,90后的她钓得随意,玩得开心;生活中,她过得潇洒,笑得爽朗。
喜欢就是选择的理由
王佳祺告诉记者:“我有时也奇怪,我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会选择一个钓鱼的爱好。”
或许是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的原因,很多青岛女孩儿并不怕水,哪怕是不会游泳,也敢到海边钓鱼玩水,甚至到浅水里摸鱼捉蟹。王佳祺小时候住八大峡附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跟着父亲钓鱼。
“那时是钓鲐鲅,父亲一根竿,我一根竿,各人钓各人的,就站在岸边,鱼一直上。”说到这里她有些得意,“也不用挂食儿,拴上串钩,晃悠晃悠就有鱼上钩儿。”
后来有一段时间,上学、工作,钓鱼的时间就少了,但偶尔王佳祺也会叫上姐妹们,到银海大世界附近的海边去“甩大鞭”。鱼钩甩出去,就像老大爷似的坐着,也不关心上钩不上钩,“纯粹是放松心情”。
“后来我想,可能就是喜欢的原因吧,不在乎钓多少,就是喜欢。”王佳祺说,不会游泳的她还有过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疯狂”的举动:天热的时候,会去石老人附近的海边学习冲浪。她介绍,石老人海边的浪虽然不大,但自己很喜欢冲浪的感觉。“想到自己不会游泳,就感到很刺激。”说完,她嘿嘿地笑了。
去年10月份,王佳祺重拾钓鱼爱好,开始和朋友们周末出海钓鱼。“有一次是今年正月出海,凌晨3点出海到下午6点回来,天气特别冷,鱼竿上的线都结冰,我也伸不出手。”她说,一起出海的钓友帮她重新拴钩,整理鱼竿,她只管钓,“虽然天冷,但很开心。”
“不会钓鱼的”钓上大鱼
说起前段时间钓上19.8斤大鲈鱼的事儿,王佳祺告诉记者,她把钓鱼的视频发到自己抖音号“很多鱼”上,有网友看了后质疑:根本不是你钓的,因为你拿竿的姿势都不对,你根本不会钓鱼。“人家都是左手拿竿,右手摇轮,而我是右手拿竿,右手摇轮子,大家都说我‘顺拐’,非要给我改过来,说我这样钓小鱼还行,钓大鱼根本拿不上来。”说完,她又反问:“这将近20斤的鱼,我这不是拿上来了吗?”
笑了一阵儿,王佳祺说,钓上大鱼其实自己也是误打误撞。钓鱼的位置在车牛山附近,很多人都说这里钓鱼就像“抽奖”,碰巧她中奖了而已。据她介绍,钓上这条大鱼,她并没有按照常规设置鱼饵,而是自作主张在钓饵的钩上挂了一点扁食。当时大家都不中鱼,她就想在饵上做一下“改变”。
“大家都说我快别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了,这样让假饵的泳姿都改变了,鱼不会上钩的。我说‘我不管,我要创新,就要这么挂’。”王佳祺说,最后上来大鱼,他们都说她打了一船老爷们儿的脸。钓上大鱼,大家也不说她拿竿姿势不对了,也不说挂饵方式不对了,而是都无奈地说:“你说得都有道理,你怎么拿竿怎么好,你都对。”
说到短视频上网友质疑她不会钓鱼,王佳祺说她的目的不是钓鱼,而是通过这种户外活动获得乐趣,怎么开心怎么来,或许就是这种没有目的的钓鱼才能让人放松,有时反而会钓到鱼。
这条鱼上钩的时候,卸力“嘎吱嘎吱”响,声音很悦耳。“我从来都没说我会钓鱼,我就是喜欢。”她说。记者在当时中鱼的一段视频里看到,在各位钓友的大力指挥下,王佳祺将大鱼钓了上来。用尺子一量,大鱼正好一米。
怎么开心怎么来
在海上钓鱼,风吹日晒,再怎么防护皮肤也会受影响。女伴见了王佳祺有时会问“哎呀你皮肤变粗糙了”“这不就是钓鱼钓的嘛!”王佳祺说,其实晒黑是不可避免的,最让她感到心疼的是指甲会裂开——绑钩的时候指甲会用力,“做一次指甲好几百呢。”她笑着说。
王佳祺钓鱼喜欢用电轮,“中鱼后一按,‘嘚’就收上来了,比手摇轮省力多了。”她曾经见过一位年龄大的钓友,喜欢用手摇轮,有次鱼儿集中在三四十米深的地方,这位钓友摇了一上午,累得“哼哧哼哧”的,最后“累坏了”,把竿一扔不钓了。
王佳祺从事酒店客房和会议销售工作,海里信号不好,即使周末休息时间出海,她也会担心一些老客户找不着自己,因此很少出远海,保持通信畅通。
钓鱼随意,但工作起来王佳祺非常认真。“周末钓鱼时我都把电话放在身旁,就怕回复客户信息不及时。”她说上次钓了19.8斤的海鲈后,过一会儿又中鱼了,但恰巧那时来了电话,自己也没顾上刺鱼。这一切都被对面船上的钓友看到了,有不知情的人还说,“钓鱼还玩手机,上钩的鱼都跑了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通过王佳祺订房间的客户特别多。真诚、坦率、热情……爱笑的她让客户格外信任,除了业务上的往来,有时还找她打听一些青岛当地的新闻。在和记者聊天时,她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客户打来的。“假期来青岛旅游的客人太多了。”她说,这些年来青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人来过一次后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成为青岛的回头客。
“青岛的海太美了,日出和成群的海鸥都是好看的风景。”王佳祺希望游客来青岛后,多了解这片海,“不仅要站在海边看风景,还可以尝试海钓,深度了解青岛。”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魏铌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