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现代京剧《海港》中的唱词,让很多人记住了码头上吊机林立的样子。
要用港机设备装卸散货,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和指挥员、监护员等配合;即便有了新技术,耗资数千万元到上亿元购买的老设备,淘汰后也很难找到下家。在李沧区有一家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港机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11月下旬,记者走进这家公司,见证了他们用高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
用高科技为装卸散货提速
在海运领域,没有预先装箱或者包装好的货物,被称为“散货”,包括煤炭、矿石、砂石或粮食等货物。在码头上装卸货物,特别是装卸矿石等大宗散货,会受到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绝非易事:无论是从货船上卸下或者从码头堆场装船,都需要斗轮堆取料机、卸船机、装船机、火车装车机、调车机、门机等港机设备的运作。然而,传统干散货码头作业环境复杂,各类大型机器设备作业工艺多变,操作员培养周期长却职业寿命短,码头经常出现招工难、用工成本高的现象。
位于李沧区九水东路的青岛现代金融·科技产业园内,有一家企业专门为散货码头的港机设备提供数字化改造。“一台港机设备,价格动辄数千万元到过亿元,如果要更换,成本相当高。”这家名为山东朝辉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朝辉公司”)的董事长纪辉告诉记者,面对这一客观实际,公司利用激光扫描3D建模、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等科技手段,专门为港机设备加装数字化“大脑”。
利用数字化赋能升级改造
港口不仅见证了青岛发展的足迹,也成为了青岛连接整个世界的枢纽。在青岛港前港的干散货自动化无人码头示范区,朝辉公司利用融合抓斗电子防摇、作业机械机构定位、3D激光扫描等技术,已先后完成9种机型共计28台设备的全自动化无人值守系统的落地,以及智能散货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建设。
“数字化”改造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传统干散货码头的自动化进程,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装运效率。“如果一条卸装船作业线按照两台门座起重机作业计算,需要配置两个门机操作员、两个指挥人员和一个船梯口监护人员。”纪辉算了一笔账,散货码头的门座起重机经过“数字化”改造后,一名操作员可以管理3台门机,可节省3名操作员、6名指挥或监护人员的人力成本。门座起重机进行数字化改造后,设备综合作业效率可提升5%,而且能提高设备核心部件保护率。“通过计算,每台门座起重机自动化改造的投入产出比大约为4倍。”朝辉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为码头装卸这一传统物流产业赋能。如今,李沧区这家企业的技术已在青岛港、烟台港、渤海湾港、泰州港等国内知名港口得到应用,累计升级改造门座起重机超过60台。
李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李沧区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李沧区工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李沧区出台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核心产业布局谋划,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李沧区依托金水创新产业园、耀洲新经济产业园等载体,累计打造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园区,建成青岛市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山东省数字经济示范园区,聚集了以中瑞车云、方天科技、朝辉公司等为代表的12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
记者从李沧区工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李沧区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营收同比增长16%,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李沧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统筹打好基础升级、示范引领、政策赋能等“组合拳”,推动交通枢纽、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场所5G深度覆盖,高效利用信联天地、联合大厦、华澜数智港等可承载数字经济企业的载体楼宇,不断打造引领性园区,在项目孵化、技术交流、政策咨询、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培育李沧自己的链主企业和优势产业。李沧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还加快推动场景需求与本地企业供给形成有效对接,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