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6:人物故事
~~~常年行走“海路”踩烂近百双鞋 以心换心和岛民“双向奔赴”
王军浩:守护海岛20年的“掌灯人”
常年行走“海路”踩烂近百双鞋 以心换心和岛民“双向奔赴”
  王军浩在入海口处检查女岛电缆。

  王军浩踩着“海路”上岛检修。

  王军浩在海参棚内检查线路。

  在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有一座面积仅有0.237平方公里的海岛——女岛,岛上常住居民只有十几户。女岛很小,但岛上的民宿和海参生意办得有模有样,逢上旅游旺季,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登上女岛吃海鲜、玩海钓,离开时还常常买上几包海参。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生活,放在2003年以前却是岛民不敢奢望的。彼时的女岛,生活起居全靠风力发电,用电不稳定,处处受限制。而如今,开办民宿需要配套的大功率电器、海参养殖需要的增氧泵,有着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美好生活始于2002年底农村电网改造,青岛供电公司为女岛送去了稳定可靠的大网电。如今岛上产业兴生活旺的景象,更是绕不开一个名字——王军浩。王军浩是即墨区供电公司田横供电所的一名员工,迄今他已为女岛用电服务了20多年,岛民亲切地称他为“编外村民”。

  一条“海路”走了二十多年

  踩烂了近百双鞋

  王军浩和女岛的缘分,始于2002年底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回忆起那天,二十多年前的场景对他来说还历历在目。因为海域水深不足,难以使用施工船,当天的主要任务是靠人力让一条长约1750米、重达11吨的电缆跨海入岛,早上8时许,海边就聚起了一百多人,不仅有供电所的员工和部队军人,还有自发前来帮忙的岛民村民,场面好不热闹。工程完工后,谁来负责女岛的电力设备维护、电路检修就成了问题,当时36岁的王军浩正值壮年,主动接下了女岛的电力服务保障工作。

  受地理特点影响,经过长期潮汐作用,女岛与陆地之间自然形成了一条特别的“海路”。每当退大潮时,这条通道就会从海面“浮现”,长度约为一到两公里,人们可以由这条“海路”步行往返小岛和陆地。但“海路”显现的时间不固定,而且会随着潮起潮落很快消失,最长也只能持续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刚露出一条小路,就很快被海水淹没。更为麻烦的是,“海路”砾石湿滑,上面还布满了尖锐的海蛎子壳,想要步行上岛并不是一件轻松事,不熟悉路况的人往往需要花上一小时的功夫才能通过。而常年行走在“海路”上的王军浩,早已走出了娴熟的脚感,在哪个地方落脚更安全方便都了然于心。他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走在崎岖的“海路”上仍如履平地,十几分钟便能上岛。但曾经,他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五六年前的一天,岛上的配电柜出了故障,全岛居民的用电都受到影响。那是个下雪天,“海路”结了冰,在海面上若隐若现,王军浩冒着危险上岛抢修,经验丰富的他还是摔了跟头。“只要‘海路’开了,我都自己走过去,尽量不麻烦岛民开船。”这些年下来,王军浩足足踩烂了近百双鞋,小磕小碰更是家常便饭。而常人眼里的苦差事,王军浩甘之如饴。

  大功率电器设备放心用

  岛上多产业兴旺

  有了可靠的电力支持,女岛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前后,岛民开始发展海参养殖业。养海参需要提水、充氧,为了满足岛上不断增长的用电需要,青岛供电公司将岛上的2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80千伏安变压器,用电容量是之前的四倍。2016年以后,岛上海参养殖规模扩大,海参棚、育苗棚如雨后春笋般搭起来,岛民还打算添置风干海参的大烤箱,同时旅游业也初见雏形,青岛供电公司迅速将岛上的变压器增容到200千伏安,供电能力又翻了一番。

  黄晓林是岛上最早办起海参养殖的居民之一,海参棚内气温高、湿度高,电气设备容易短路漏电,王军浩经常到黄晓林家里帮忙。“刚开始的时候,我对用电设备的维护一窍不通。王师傅多次上门指导,教会了我设备安装调试等很多实用的知识。”黄晓林说。因为常年服务养殖户用电,王军浩俨然成了半个海参养殖专家。“每年的7至9月,是海参养殖最重要的时期,这时候需要启动增氧泵每天24小时不间断为参圈增氧,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女岛,王军浩管辖的台区内还有不少海参养殖户,他组建了8个微信群,加入了24个村庄微信群,时刻关注养殖户的用电需求。

  另外,女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岛上的居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开办了多家民宿。得益于可靠的供电,民宿配备了电暖炕、电取暖、空调等设备,上岛的游客可以海钓、吃地道的渔家宴,在舒适的民宿里度过愉快的海岛游。眼看着女岛居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军浩发自内心地高兴。除了给岛民做好供电服务,王军浩还自发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去女岛游玩,大家戏称他成了岛上的“业务员”。

  进岛巡线就像是“走亲戚”

  和岛民“双向奔赴”

  岛上常住居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不在家,平时家里灯泡等出点问题,王军浩便经常去搭把手。久而久之,王军浩和岛上十几户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岛民亲切地称他为“编外村民”,王军浩也笑称上岛巡检就像是去走亲戚。

  二十多年来,王军浩每月都会上岛检修线路设备,他慢慢掌握了“海路”出现的规律,心里形成了一份准确的“潮汐表”。为了不麻烦岛上居民开船接送,王军浩每次都会掐着“海路”刚出现的时间上岛,并把检修工作控制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间,这样才能赶在“海路”消失前准时出岛。令王军浩十分感动的是,岛民考虑到上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天黑以后如果用电出了点小问题,岛民能扛过去就绝不会告诉王军浩。这种“双向奔赴”的理解和默契,让王军浩和女岛居民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每次上岛检修,王军浩都去黄晓林家里坐坐,了解一下岛民的生活情况。前几年,岛上一个大爷干活时不慎摔伤了腿,王军浩听说后记挂在心,趁上岛忙完了工作就赶紧提着营养品去大爷家里看望。“做好基层工作要细心、耐心,更要有责任心,以心换心是最重要的。”王军浩说。

  谈及海岛供电服务的难点,王军浩最多的回答是“习惯了”,再多的困难在他眼里都是寻常工作。长年累月在“海路”上经历的伤痛,他从不跟家里提一句。王军浩的故事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关于责任和奉献的动人篇章。未来,王军浩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守护这片海域,为女岛的居民和产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女岛上矗立着一块“巉山女岛通电记”石碑,上面刻着:“二〇〇三年元月二十六日,光明送到海岛。”一个接一个电力人,不仅点亮了岛屿的灯火,更照亮了岛民们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梦想。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见习记者 李嘉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探访
   第A03版:大省挑大梁·青岛走在前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人物故事
   第A06版:人物故事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区市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社会
   第A11版:教育周刊
   第A12版:教育周刊
王军浩:守护海岛20年的“掌灯人”
青岛晚报人物故事A06王军浩:守护海岛20年的“掌灯人” 2024-11-28 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