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 飞
记者从青岛市卫生健康委获悉,青岛以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为切口,由点及面整合癌症防治资源,形成“医防融合、多学科跨专业融合、市级基层网络融合”的癌症早诊早治“资源三融合”模式,实现癌症防治“防-筛-诊-疗-康”一体化管理。近年来,青岛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诊疗水平稳步提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较2020年提高1.3%,因癌症导致的过早死亡率(30-70岁人群)下降0.52%,患者就医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医防融合”驱动优质资源整合
在癌症防治领域,“关口前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自2013年承担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来,青岛坚持由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协调,依托市癌症中心(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和市疾控中心,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推动纵向各级疾控、医疗和健康教育机构的深度融合,以癌症预防为入口,以癌症筛查为重点,步调一致实施筛查人群“动员-筛查”工作。
具体而言,青岛市癌症中心、市疾控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临床筛查和技术骨干培训,推进各区市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规范优化协作模式,提升协作成效,为市民铺好每一步筛查路。对于筛查出的疑似肿瘤患者,市癌症中心和市疾控中心共同跟进随访管理,为疑似肿瘤患者提供“一对一”及时通知、后期就医指导和免费多学科会诊等服务,形成从预防、筛查、诊断到治疗和随访的全方位立体服务体系,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获得治疗和康复支持。
2024年,青岛市癌症中心纵向辐射10区市癌症中心,与市疾控中心、市肿瘤性疾病质控中心等机构横向协作,实现了城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肿瘤专科为重点的医疗机构作用,探索推广适宜防治技术和服务模式,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覆盖范围广、工作能力强的筛查人员队伍。青岛通过“医防融合”双核驱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有序整合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基层和资源不足地区的癌症防治能力,建成了全流程管理、医防融合的综合癌症防治体系网络。
“跨专业融合”汇集多学科专家力量
癌症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治疗中牵涉多个学科,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目前能使患者获益最大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减少误诊、缩短患者诊疗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整合医疗资源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青岛成立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涵盖青岛各区市医院、疾控和社区的肿瘤、病理、影像、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从而为各类癌症筛查提供专业权威的科学知识,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专业、全面的全流程保障。
如今,青岛已率先实施首诊MDT诊疗全覆盖模式,成立由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血液科、妇瘤科、核医学科、病理科、介入科、影像科和分子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肿瘤专业MDT团队,制定MDT标准化操作流程,以疑难病例会诊为建设新优势,采取“线上+线下”联合模式,为所有初诊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实现病种、患者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肿瘤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士联合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提供义诊、多学科会诊和院内诊疗绿色通道等服务。筛查服务志愿团队积极开拓肿瘤筛查的衍生领域,为患者提供肿瘤专业各项贴心医护服务。
“网络融合”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
“推动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关键在于打通筛查随访最后一公里。”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已建立了“市-区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级筛查网络,设立了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为主体的癌症筛查管理中心,逐级成立项目指导和质控小组,每年组织基层人员开展短期轮训,打造“癌症筛查质量服务环”和“阳性人群追访治疗服务环”双闭环筛查长效机制。
青岛积极推进癌症相关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组建了以肿瘤专业为特色的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构建青岛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促进市级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实施双向转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实现了对高危人群精准筛查、及早治疗、主动随访、动态监测的全周期管理。与此同时,青岛加强区市级医院肿瘤专科建设,打造全市质控管理平台,推进质控专家进基层帮扶工作,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从而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
青岛还充分发挥市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基地、疾控中心等健康教育机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参观学习、互动体验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教育服务,增强全民防癌抗癌意识。其中,青岛市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基地面向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肿瘤患者等六大类人群开展“点菜”式服务,为居民提供义诊、讲座、咨询等健康服务,每年受益人群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