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3:青报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青岛党员干部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
对接“沿黄所需”发挥“青岛所能”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青岛党员干部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孙欣  杨光  吴帅

  九曲黄河,历经万里奔流,在齐鲁大地奔腾入海,赋予了青岛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禀赋。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重任,是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的题中之义。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青岛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青岛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青岛海关党委书记、关长沈扬表示,青岛海关将认真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立足山东发展实际,进一步发挥海关职能作用,从支持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建设、东西双向开放和产业提档升级等三个方面,落实好海关总署新一轮支持黄河流域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15项措施,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2021年7月,海关总署出台海关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2项重点举措,并指定青岛海关牵头建立黄河流域“11+1”海关一体协同机制。三年来,青岛海关牵头区域海关认真落实12项重点举措,取得明显成效。黄河流域九省(区)进出口总值由2020年的4.38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5.88万亿元,增长34.3%,高于同期全国整体进出口增速4.7个百分点;山东进出口值由2020年的2.21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3.27万亿元,增长47.6%,高于同期全国整体进出口增速18个百分点。

  下一步,在支持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方面,青岛海关将全力支持山东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推进“智能分流、顺势验放”模式改革,开展“先放后检”“即卸即检”“船铁直转”等便利模式,提升口岸验放效率,助力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在支持黄河流域东西双向开放方面,青岛海关将深化区域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协同创新和复制推广,联合区域海关开展智慧海关建设探索,推动建设黄河流域关贸通智慧平台。在支持黄河流域产业提档升级方面,青岛海关将支持现代农牧业和能源基地建设,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携手沿黄流域城市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卞成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准确把握“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要求,围绕青岛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的目标,高标准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

  “我们将继续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定好位、挑大梁。”卞成表示,一是护航沿黄货物进出口,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加快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体系,推进董家口港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延伸港口服务功能,在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布局内陆港,进一步完善内陆港服务业态,实现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把“出海口”搬到沿黄省区的“家门口”。二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擦亮黄河流域最高效“开放窗口”。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携手沿黄省区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持续深化与郑州等沿黄省区自贸片区的创新协同,在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实现跨区域联动创新和共建共享。三是开拓区域协作新领域,搭建黄河流域高能级“合作平台”。深化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合作机制,抓实重大合作事项,充分对接“沿黄所需”与“青岛所能”,推动黄河流域人才协同中心、外贸企业赋能中心等平台服务黄河流域企业,组织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等活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推动产业对接与合作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未来更好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大川表示。

  刘大川说,下一步青岛工信系统将紧扣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条主线,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融合,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四个方向,推动青岛“智造”成果惠及沿黄省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持续深化产业合作,立足青岛产业发展基础,依托沿黄省区土地、能源等资源禀赋,引导和支持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研究所等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沿黄谋划布局重大合作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配套、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合作能级。持续强化平台赋能,坚持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主攻方向,深化“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发挥卡奥斯、柠檬豆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优势,深入实施“打造青岛样板-推动山东复制-加速沿黄落地”的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服务沿黄省区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着力打造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场景驱动千企升级的示范样板。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突出“沿黄所需”与“青岛所能”相结合,积极在沿黄省区推广先进节能节水降碳工艺、技术和装备,助力沿黄省区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海尔集团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务总经理官祥臻表示,“推进黄河流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企业应该主动挑大梁,发挥示范作用。海尔集团始终坚持聚焦实体经济,深耕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板块,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助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海尔集团将结合“沿黄所需”与“企业所能”,加速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首先,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海尔集团目前拥有8座“灯塔工厂”,是国内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企业。其中,海尔在山东、河南等黄河流域地区打造4座“灯塔工厂”,并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已经助力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超过5000家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下一步海尔集团将持续探索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先进制造引领样板,在数字化转型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赋能沿黄城市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其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原创科技引领行业创新,并积极布局西部创新中心。下一步将持续加深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沿黄城市高校合作,加速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和服务,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再次,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海尔集团旗下纳晖新能源布局推动黄河流域省份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在山西、内蒙古、四川、河南、陕西等地广泛落地分布式光能清洁能源项目。海尔集团倡导绿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号召,通过创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产品为沿黄城市提供更加美好低碳生活解决方案。下一步,海尔集团将持续加强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助力黄河流域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共赢。

  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青岛作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承担着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吉海表示,近年来青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全市70%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

  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一批标志性战役,促进大气、水、海洋、土壤等各要素全方位品质提升。实施多源污染精细化管控,全力打造“青岛蓝”清新空气示范区,深化流域系统防治,用心打造美丽河湖样板,实施“一湾一策”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积极构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全力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保、双促进”。高标准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创新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等国家试点任务融合发展,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全面开展“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等12类“无废细胞”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样板”。守好底线,坚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紧盯“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企业,饮用水水源地、海洋等重点区域,常态化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构筑城市精细化、常态化风险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安全。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从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青岛是资源型缺水城市,一直以来对水资源倍加珍视,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推进全社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夏正启表示,将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决扛起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功能性作用,在格局构建、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战略支撑上持续发力,确保供水安全优质、排水畅通不涝、污水达标排放、固废清洁循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打头阵、当先锋”,在恢宏壮阔的“黄河故事”里,奋力书写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一步,青岛水务集团将在加快构建“大供水”格局上持续发力,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深度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以现代水网规划为牵引,加快推动北部中心水厂、官路水库输水管线建设,构建“两主多辅”大供水格局。目前已完成崂山区全域城乡水务资源整合、一体运营,新增服务社区89个,增加供水能力每日10.4万立方米,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发展新突破,打造“市域统筹、融合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大水务新样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今日即墨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会展
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接“沿黄所需”发挥“青岛所能”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在前
青岛日报青报聚焦03对接“沿黄所需”发挥“青岛所能”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在前 2024-09-13 2 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