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5:专版
一笔笔资金持续注入,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项项工程建设正酣……青岛、陇南跨越山海“双向奔赴”,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一笔笔资金持续注入,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项项工程建设正酣……青岛、陇南跨越山海“双向奔赴”,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共绘“山海协作”新画卷
  ■武都康大肉兔养殖场鸟瞰。
  ■青岛医疗帮扶团队在手术中。

  山海情深,青陇同行。青岛与陇南,一个在黄海之滨,一个居陇山之南,山海纵有千里,但血脉紧紧相连——2016年,中央确定由青岛市协作帮扶陇南市。数年来,青岛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鲁甘两省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决扛牢东西部协作政治责任,积极推进各项协作任务,青陇协作持续走深走实。

  时间忠诚记录着在陇南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次变化,记录着陇南人民生活的点滴变迁。沃土之上,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勾勒出崭新的发展远景;村落之中,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强;路网之间,特色农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今天的青岛与陇南,正围绕产业合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方面,传递着跨越山海的“接力棒”,青岛与陇南合作交流之路越走越宽广。

  产业带动,走出“自我造血”致富路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崂山区引进的中国西北地区第一处金伯利农场落地礼县,700亩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成为礼县首个高端订单设施农业项目;投资7000万元、烂尾超3年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被成功激活,投产后年营收达6350万元、创造税收820万元;青岛利和味道利用陇南大红袍花椒产地优势,研发生产花椒油、花椒护肤品等5类10余种产品,年收购花椒5000余吨,带动周边5万多户群众增收……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精准打通青陇产业交流协作渠道,变“资金输血”为“产业造血”,推动形成了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山海协作新格局。

  陇南的油橄榄、花椒、核桃等农产品享誉全国,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基于协作地的优势资源匹配优质企业,推动企业与陇南在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是破解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的题中应有之义。

  走进由青岛西海岸新区与武都区共建的产业园区——马安园区,2023年新引进的琅琊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萨普果酒酿造及水果提取、油橄榄生物提取、华夏丹谷油橄榄粕饲料项目等4个东西部协作项目正在有序运行。其中,青岛奥利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于2023年初签约引进并实现当年落地投产,通过现代生物提取技术,将修剪的油橄榄叶和榨油后的果渣“变废为宝”,转化成为生物肥或生物质燃料,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有效完善了武都区油橄榄产业链。近两年,青岛协作引进落地(签约)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36亿元。

  结对帮扶,扶持壮大产业是关键,是生根造血的内生动力。检验一个好项目的标准,是看它能否激活一个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如“鲶鱼效应”般加速经济社会实现更好发展。在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海拔1100米的山坳里,由青岛协作建设的现代化康大肉兔养殖车间,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笼中的兔子活蹦乱跳。3年来,康大肉兔不断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立足区位、政策优势,实现了武都区肉兔养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

  在陇南大地上,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一个个产业发展壮大,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协作新景象。

  携手共进,乡村振兴展现“新图景”

  走进成县小川镇西狭村,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栋栋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一个个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一张张喜出望外的笑脸、一幅幅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诗意画卷随处可见。

  西狭村位于成县小川镇以东2.5公里处,素有“成州樱桃第一村”的美称,是国家4A级景区西狭颂的“西大门”。2022年以来,西狭村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547万元,实施卫生改厕、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电影院、文化广场等落地启用,全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富民产业初具规模,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景区+”模式齐头并进。2022年,西狭村获评甘肃省“5155”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和东西部协作示范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培育主体、发掘特色、完善链条等方式,一批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陇南大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步伐越走越稳。

  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是2022年文县县委、县政府谋划建设的“四大园区”之一。2022年以来,共计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近5000万元。示范园辐射白水江沿岸5000余亩土地,覆盖尚德、丹堡等周边乡镇11个村,集聚融合“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研学基地、休闲乡村旅游、示范乡村建设、生态田园农场、农业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农园、未来乡村治理和基层党建引领”九大要素,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共赢”,园区安排村民固定就业67人,季节性用工1650人次。2023年,入股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尹家坝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

  与此同时,按照陇南所需、青岛所能,一批批创新消费帮扶模式、积极拓展消费帮扶领域的协作活动陆续开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了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

  抢抓“鲁企甘肃行”“民企陇南行”等活动机遇,构筑产品购销新平台;“千年药乡·养生宕昌”东西部协作农特产品市南推介会,采购金额达1500万元;

  青岛啤酒节期间举办的线上“武都之夜”等宣传推介活动,线上农产品交易额近1000万元;在青岛举办2023甘味陇货城市行首站活动暨东西部协作购销签约仪式,农产品购销签约2.18亿元;

  推动建成陇南电商青岛配送中心和10个配送点;承办“东西协作山海情深·供销行动助农增收”2023陇南特色农产品青岛展销活动,把大山里的“麻辣香甜”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

  时下,更多陇南优质农特产品走进青岛千家万户,擦亮了“陇货入青”品牌,助推两地消费协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行走在陇南的街头,越来越多的“青岛元素”不时出现在眼前,而陇南的特色产品也随着不断发展的消费协作逐渐为青岛人民所熟知。相隔千山万水的两地,通过东西部协作的纽带紧紧连在了一起。

  授人以渔,打造“带不走”的人才团队

  授人以鱼,一时之举;授人以渔,长远之计。

  600余名专技人才赴陇南开展对口协作,通过担任学校校长、医院院长以及建立农业专家工作站、名医诊疗专家站等形式支医支教;青岛市立医院及西海岸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帮扶团队、市中心医院帮扶团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8项,20项填补陇南技术空白;农业专家朱伯良扎根陇南,将胶州大白菜、辣椒等制种产业技术传播到徽县,为徽县打造制种大县贡献力量……两年多来,青岛深入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合理利用东部资源,努力拓宽帮扶渠道,“师带徒”和“团队带团队”模式日趋成熟。

  2022年8月,陇南教育迎来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来自青岛的10名优秀校长、26名骨干教师和省内中高职院校及普通高中的58名骨干教师,帮扶团队在武都区、宕昌县、文县、西和县、礼县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0所学校(普高5所、中职5所)开启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这是一次强有力的“赋能”。

  工作中,各帮扶团队在全面深入了解学校师生、分析学校现状、把脉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开方”——以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变化从这一刻开始。以教学方式创新为例,帮扶团队通过在武都区八一中学探索“三实”课堂、在西和县第一中学推进“12345”工程,助推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西和一中、武都八一中学、宕昌旧城中学、礼县三中等4所高中本科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西和职专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中荣获三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帮扶团队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充分挖掘青岛教育资源,结合被帮扶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本土人才团队的改革创新意识、决策执行能力、教学教研素养和教育管理水平。如探索“教学+X”帮扶模式,将青岛在学校党建、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研教改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传递给本土人才,有效拓展了被帮扶学校的办学思路,创新改变了其教学方式。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青陇两地的情谊跨越千山万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同心合力绘就的“山海协作”新画卷正在陇南大地徐徐展开、向好致远!  (蔺君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聚焦青岛两会
   第03版:聚焦青岛两会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
   第06版:青报会客厅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城市艺术
   第11版:青报读书
   第12版:琴岛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第17版:专版
   第18版:专版
   第20版:专版
   第21版:专版
   第22版:专版
   第23版:未来教育
   第24版:未来教育
共绘“山海协作”新画卷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青岛日报专版15共绘“山海协作”新画卷 2024-01-29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