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的国防动员体制起步之年,青岛市国动办锚定新目标、勇担新使命、展示新作为,坚持平战结合,不断强化战备建设,切实服务民生,全面展现国防动员新作为。
突出重点,提升国防动员组织指挥能力
组织指挥是国防动员的中枢神经,直接关系防空防灾效能的发挥。加强应急通信建设。立足战时公网受损无法实施有效指挥的情况,大力加强卫星、短波等自有通信手段建设,全面建成人防无线宽带集群专网。动态修订方案计划。根据形势变化、职能变更、人员变动等情况,动态修订人民防空方案计划,使其更加符合实战要求,并按相关标准组织相应训练演练。加强通信战术运用。开展国防动员指挥信息化集训,进行组织指挥能力、业务技术和战术技术培训,建强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市、区(市)国动系统在复杂态势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科技先行,提升突发事件预警报知能力
人防警报系统是国防战备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时人民防空和平时抢险救灾中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编制警报布点规划。按照点面结合、高低结合和疏密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布设警报点,构建全市固定与机动、室内与户外、有线与无线、音响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智能化预警报知系统。推进警报技术创新。完成了全市警报数字化发放系统全覆盖,研发抗毁抗干扰警报系统通过国家人防办科技成果鉴定,加强应急电源建设,切实提升警报抗扰和二次发放能力。融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开发应用警报文字语音播报系统,通过自建的无线跳频发射装置及控制软件,可及时发放各类应急预警语音信号,方便市民直观获取相关信息。
整合资源,提升人口应急疏散安置能力
人口疏散体系建设是人民防空建设重要内容,是开展人防应急准备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降低灾害后果的重要支撑。精细编制人口疏散方案。围绕军事斗争人民防空准备和城市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需要,编制全市人口疏散方案,细化人口疏散的时机、人数、线路和保障措施,落实区与市、街道与乡镇、社区与村居“三个对接”,为组织实施人口疏散提供了基本依据。统筹人防疏散场所建设。整合青岛得天独厚的山水、区位、交通等资源优势,合理配置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疏散点,努力提升城乡覆盖、功能配套、设施齐全、机制完善的人口疏散安置能力。开展人口应急疏散演练。在防灾减灾日和警报试鸣日,联合教育、应急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全市大型疏散演练,在检验和熟悉疏散方案的同时,提高民众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实战牵引,提升应急应战综合保障能力
实战化训练是提升国动系统应急应战指挥保障能力的基础,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抓常态化训练。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拟制年度训练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按纲施训。深入推进“季度练兵”“每月一练”“区域协同”“军地联合”实战化训练演练,通过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提高应急指挥能力。抓实战化训练。先后组织部分重要目标单位开展抢险抢修、防护救援、消除空袭后果等课目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完善重要目标防护预案。依托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组织实施金盾系列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演习,突出决策运筹、指挥协同和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推动人防训练向实战聚焦。抓融合训练。推进国防动员融入应急指挥体系,与应急、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应急综合演练,有效检验和提升了国动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应急通信保障和协同配合能力。
贴近需求,提升防空防灾技能培训能力
站稳人民立场,普及人防知识,提升应急技能,厚植群众基础,是和平时期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人防知识教育精彩纷呈。联合青岛警备区和市教育局,利用学生军训时机,通过主题宣讲、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在2023年国际民防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 2000余名师生参与应急安全技能培训和战时心理防护辅导。“金盾-2023”警报试鸣演习中,全市各类学校104万师生参与警报试鸣应急疏散演练。社会人防知识普及灵活多样。持续巩固人防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活动成果,开发面向社会公众的护民之盾智慧平台,该平台集人防资源、信息发布、疏散告知和在线宣教等功能于一体,可有效提高人员应急疏散掩蔽行动效率。结合重要节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防空防灾知识教育,有效提升公众防空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外人防宣传工作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围绕中心工作,讲好国动故事。借助地方主流媒体平台,通过开设专栏专刊等形式,常态化、立体式、全方位宣传青岛国防动员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