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孕育生命、涵养资源,海洋以广阔胸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站上新起点,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促进人海和合共生成为关乎世界发展的重要议题。6月28日,在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主论坛环节,来自海洋等相关领域的4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为推动海洋环境治理和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完善全球海洋治理
在海洋健康状况面临挑战的当下,该如何实现人与海洋和合共生?中国科学院院士、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负责人焦念志以“联合国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主题,介绍了由自己牵头的海洋负排放项目。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其体量是土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焦念志表示,所谓海洋负排放就是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封存。“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他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通过国际合作协同攻关、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究海洋负排放过程机制。ONCE计划的任务就是创新研究、平台建设、示范基地、国际交流、科学教育,提出我国海洋碳负排放国际治理方案,并将提出针对碳中和、海洋碳负排放、海洋调查、海洋监测等的方法、技术、规范和一系列国际标准,为全球海洋碳负排放提供智慧方案。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马新民则在分析海洋治理所面临挑战的同时,提出四点可行性建议。
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全球海洋观测和数据收集共享,大力推广应用海洋创新型技术。应深化与发展中国家海洋科研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要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协同增效,加强联合国在海洋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各涉海专门机构、区域组织和相关安排等“一盘棋”,并不断完善国际海洋立法,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后续立法,积极推动制定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规章,维护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海洋秩序。
要平衡海洋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各国的发展空间和权利,建设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
要多措并举应对海上安全风险,切实保障海底电缆管道等基础设施安全,积极推动涉海安全国际合作,加强海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
蓝色经济更具韧性
人类由海而生,向海而兴。当前,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因素交织叠加,使得海洋治理面临多重挑战,深化对海洋的科学认识、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发展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蓝色经济已成全球共识。
总结海洋科学发展成果,对未来十年海洋科学如何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规划,“海洋十年”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以“改善人类与自然关系,致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介绍了联合国在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彼得·汤姆森呼吁,每个国家、每个利益有关方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山东是海洋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更是国内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举措。现场,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栋围绕“走向深远海的山东实践”作主题演讲,介绍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的实践做法。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重点突破三文鱼苗种繁育技术国产化、国产多联疫苗的集成整合,打造苗种繁育、饲料、疫苗、海水驯化、深远海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为我国全面发展深远海养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深远海绿色养殖是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目前,试验区已投产中国首座自主设计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其中投放的大西洋鲑鱼苗已成功收鱼,国产三文鱼‘游’上了百姓餐桌。”姜国栋说,集团将力争尽快制定出国内首套深远海养殖标准体系,为深远海绿色养殖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