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30日

  左志军  莫玉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强历史思维,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目标。当前,做好思政育人工作需要充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的教育。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大学教师应具有历史视野,眼中既要有5000年中华文明史,也要有中国近代100多年的斗争史;既要有整个国家的发展史,也要有地方和城市的发展史。青岛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这座城市发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在青岛的各类高校而言,将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和专业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

  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这些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高度一致。青岛城市的建立和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奋斗史。高校思政课程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可充分挖掘青岛当地的历史史料和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具体可感的现实材料,让学生了解所在地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更直观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的熏陶,发挥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功能。

  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育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升思政育人效果。驻青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等载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和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通过了解发生在青岛的革命历史故事,感受过去同样生活在青岛这方热土上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励他们将自身命运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而奋发图强。城市历史中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和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丰富了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拓展了传统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模式,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路径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高校需要打通思政教育各个环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城市职能部门之间要健全互动机制,协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驻青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一起搭建更加多样的思政平台,拓展育人空间。例如,与博物馆、历史文化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单位共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思政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博物馆、历史文化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单位也可定期组织专家到学校宣讲红色革命故事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展现深嵌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提升青岛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承度;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定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单位,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故事,更好地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中蕴藏的历史密码、文化传承信息、民族文化精神基因,以历史成就凝聚思想共识、以历史经验增强思想感召力、以历史规律强化思想引领、以历史传统引领文化传承,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设立社会实践大课堂,打造课外实践基地,布局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践课堂,让学生沉浸式感悟崇高精神力量,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此基础上,学校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打造思政教育联盟,推动思政课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办思政教育主题学术研讨会及共同打造思政金课等,将思政教育成功经验推广开来。例如,2024年3月,青岛市教育局推动成立“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指导中心”,联合全市26所高校和1100多所中小学共同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在推动思政教育“三全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实践看,学校、政府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为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取得了较好的铸魂育人效果。

  其次,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高校教师的科研优势,梳理和挖掘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中思政育人元素,在思政课程建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加入地方历史文化内容,编写特色教材,形成特色课程,让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校要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结合专业设置特色思政课、鼓励教师开设特色课程。例如,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中,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的校本特色打造特色思政课程。以建筑为特色的高校可以开设《青岛城市建筑史》之类的课程,在讲述青岛城市建筑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既传授建筑学专业知识,又将青岛城市发展历史融入其中,做到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无缝融入。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述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可将近代青岛开埠的历史有机融入其中,从德国侵占胶州湾、义和团运动,一直讲到日本侵占青岛、五四运动等,这些与青岛城市发展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必定让身处青岛的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和感悟历史,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再次,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场馆、博物馆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课外场所,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好其思政育人功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高校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过程性考核,多方面探索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教师可以将现场教学法融入思政课程之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思政课程的实践课程可以把党史和近代史主题贯穿其中,充分利用好青岛红色资源和革命场馆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在开展党史教育时,高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结合馆藏图片、革命文物,讲述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时空距离,加深学生对党史的理解和领悟。在高校思政课程考核中要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城市社会生活,将课堂知识有效融入实践活动,观察社会,思考人生。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用英语讲述青岛故事”为题,鼓励学生深入调查青岛历史文化场馆、城市景观、革命文物等,用英语讲述青岛城市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令人深思、催人奋进或是让人缅怀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把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认知社会、感悟人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本文系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李希霍芬在华考察对近代青岛开埠和城市建设的影响”(项目编号:QDSKL220117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