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阵地联通城镇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

即墨:倡树文明新风 擦亮幸福底色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30日

  ■即墨辖区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热情起舞。

  ■网红达人在文明实践助农直播间销售带货。

  ■文明实践志愿者在“长者食堂”为老人们服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杜梅  文/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实践阵地联通城镇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今年以来,即墨区立足“用足、用好、用活”三用六字决,配套落实“围绕中心、贴近民意、赋能致富、铸造民魂”四个方面措施十六字工作方针,坚持全域推进、全面深化、全民实践,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转变,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迈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热在基层、强在基层,有力推动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多方共建,实践阵地提档延伸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即墨区不断整合全域资源,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有”标准全覆盖基础上,整合博物馆、图书馆、青年之家、妇儿中心、即墨古城等区级阵地资源,整合盘活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资源,每个村庄建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家庭站,构建起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贯通,中心、所(站)、基地、工作室密切联动”的文明实践“大矩阵”,推动文明实践力量下沉,让新时代文明之风飘进千家万户。

  不久前,青岛技师学院的学生走进大信街道向阳红生态旅游采摘观光专业合作社。期间,合作社负责人刘智讲述了“非本土”水果的特点,回答了学生们关于种植大棚设计方面的提问。

  即墨区探索建立“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推进文明实践向高校、企业延伸。

  加强与青岛技师学院等驻即高校合作,通过扩大红色文化、本土资源、特色IP三大“原生”优势影响力及技能“四送”培育能工巧匠,走出了一条校地携手、辐射提升学生素养及幸福感的“即墨路径”——

  用好袁家屯党支部旧址,创新构建“1+1+N”志愿宣讲矩阵(注:1名老党员、1名学龄前儿童、N名青年志愿者),开展红色经典宣讲“传帮带”系列活动57次,协助域内学校培育红色宣讲员130名;依托农耕特色资源,开放特色果蔬大棚,同步探索家园、校园、田园“三园一体”育人模式;邀请以古琴、酱豆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技艺讲解培训,协助学校探索非遗 “订单式”培养方式;立足技工院校办学资源优势,探索“送服务”“送课程”“送爱心”“送人才”技能四送,开展送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实践所(站)活动200余次,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0多件,直接受益人数6500余人……

  在青岛百联奥特莱斯广场、蓝村街道工业园区建立4处文明实践流动站,一对一服务企业发展,实现辐射半径1公里内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实现了文明实践向企业延伸。

  多元共享,赋能铸魂服务群众

  “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肯奋斗,人生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变!”这是即墨区蓝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讲员张淑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张淑宝是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工人,16岁外出打工,历经11年考取山东大学等三所大学四个学历文凭,两个学士学位,两本高中教师资格证等12本证书,被称为“励志哥”,成为新时代不懈奋斗追求梦想的工人典型。从培育文明实践宣讲员入手,蓝村街道打造张淑宝宣讲名师工作室,定期在工作室开展宣讲员培训,培育壮大街道文明实践宣讲员队伍。

  即墨区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打通,让百姓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乐享生活、收获新知,转变生活理念和方式,实现自我提升,形成新时代的文明风范。

  日前,在龙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新打造的助农共享直播间,轮值主播满贡村党委书记刘永龙带来了一场直播带货。作为即墨区重点打造的文明实践展示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片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发挥片区内文旅、农旅、智慧养老等阵地、家室、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文明实践助农共享直播间,邀请辖区网红党支部书记和网红达人进驻,以“一件农产、多人推介、多个平台”的矩阵直播形式,帮助老百姓在家门口销售农副产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此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即墨区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即宣即讲”“北安青年说”“乡间大课堂”等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让群众听得懂、坐得住,在春风化雨中感受到了新思想的魅力,增进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情。

  多点共创,文化社区有声有色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即墨聚焦社区这一基本单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阵地,选取试点社区,统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传承发展、文化文明创建,打造文化社区共同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济街道即发阳光城社区聚焦“红色文化”,通过“红色驿家”“红色业委会”等凝聚红色力量,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引领居民自治。37名爱心楼长更是社区文化文明的有力践行者,不久前,社区的文艺汇演,从人员招募、节目筛选排练到现场布置、主持、表演,都由他们负责。广泛发动社会组织成员、党员中心户、社区妇女骨干积极参与,是“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一次成功实践。

  “姐妹们,今晚6点半,社区三楼活动室有培训,不见不散。”社区群里,张女士招呼着自己的广场舞伴前去参加培训。北安街道新惠社区是新建社区,居民结构复杂,为提高新老居民融合度,社区以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为切入点,通过日常走访收集问题,依托“同心发展农工行——舞动健康新生活”“老孙说事”等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培育新惠艺术团、惠大姐等群众性社团组织,开展专家义诊、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活动,使广大新老居民逐步走出家门、交流互动、融入社区,激发“家园意识”。

  即墨区将探索特色文化社区建设作为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坚持设施载体建设与人文内涵挖掘打造同步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按照“一社一特色 一社一品牌”的标准要求,聚力打造特色载体,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按照“4567”创建路径,建设“四融”综合体,实现阵地、队伍、活动、资源融合;

  抓好“五美”环境,打造优美社区、秀美街巷、景美楼院,培育和美家庭、德美居民;

  突出“六个一”引领,确定一幅发展蓝图、一个文化品牌,一套标识系统、一条文化街,一套治理体系,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深化“七大”活动,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全环境立德树人、“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谐邻里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向文化驱动转型。

  多维共树,美德新风沁入人心

  “剧本大家都看了吧,这期是关于文明养犬的主题……”作为《我来说法》栏目的编剧、导演,吴瑞芹简单介绍了剧情。“就这么个事,大家准备准备,来,3、2、1,开拍!”

  即墨区将移风易俗融入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倡树,创新开设《我来说法》栏目,拍摄制作节目90期,通过居民自拍、自导、自演的方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搭配法律解释,助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同时,强化美德教育引导,推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志愿者等,组建美德健康宣讲生活方式志愿服务队;用好《如此生活》辅导书,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普及公益广告及读书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抵制陈规陋习、自觉践行文明婚丧新风尚。

  即墨区还高度重视“我们的节日”品牌塑造,从顶层设计、典型培育、融入日常三方面入手,持续推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系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加快推动移风易俗;推广倡树新式礼仪,深化新时代结婚礼堂建设,打造“古礼新韵 爱在即墨”集体婚礼品牌。期间,举办青岛市“古礼新韵 共享良缘”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等3场集体婚礼,32对新人以实际行动倡导婚事新办、践行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