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30日

  李怡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部署,并强调要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青岛的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青岛着力布局的重点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是青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抓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第一,推动光伏发电赋能。作为绿色低碳时代迅速崛起的又一产业,光伏产业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为清洁的能源。推动光伏发电赋能新能源汽车,首先要提高光伏发电的并网容量。青岛在发展光伏产业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已有3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优质项目的试点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其次要推进车载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当前,受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光伏板较重、车顶面积有限等因素影响,车载光伏发电设备在市场推广应用上难度较大。青岛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可以较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例如,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薄膜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上的突破,让车载光伏发电系统距离商用化更进一步。

  第二,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完成电动化之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智能化角逐时代。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青岛市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应当立足地区产业基础,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首先,加速大模型上车。在智能化的初步探索阶段,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大模型落地的首选方向。青岛已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抢得先机,2023年11月,山东首辆“自动驾驶小巴”在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上路。为打造更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生态,今年3月青岛发布《青岛市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未来,青岛要继续保持大模型上车的先发优势,在发展无人驾驶的同时,探索大模型上车的更多可能。其次,推动大模型助力车辆制造。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大模型上车,还体现在大模型在车辆制造中的应用。随着汽车制造升级为汽车“智”造,整车生产效率、安装精度均有显著提高。

  第三,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力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为打造综合性研发创新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凝聚核心技术攻关团队。依托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加大吸引人才力度,不仅要在工作上给予更多的科研支持,还要在生活中特别是住房购买、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增强人才留青归属感。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应用导向的科研活动缺乏产业需求的有效牵引,研究人员对市场发展动态及技术供需匹配机制了解不足,导致研究选题与产业技术前沿脱节,最终成果的应用价值较低,难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产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以市场为主导、以场景为引导,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再次,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中游整车制造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充电桩、换电站、汽车金融等下游汽车服务环节的创新发展,通过纵向链条的创新互促,更大限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