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6:文化
青岛大学教授金翠华讲授回忆录写作要点——~~~
~~~
~~~
~~~青岛大剧院发布15周年庆演出计划
~~~
77岁林岩:以笔为翼,延续爱女吟诵梦

  每到清明时节,林岩愈发思念女儿。女儿林打打,曾是他生命中温暖的存在,却在8年前离他而去。“女儿生前身体力行推广吟诵文化,我要延续女儿的爱好。”他将失去女儿的伤感,转化成对亲情的理解与对吟诵文化的挚爱。他的笔充满了力量与深情,他以自己的方式,彰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敬畏。

  父亲用文字追忆爱女

  “2017年12月29日是我人生中最难过的一天,年仅36岁的女儿撒手人寰。”林岩告诉记者,唯一的孩子离世,他内心的悲痛无以言表。

  林打打,不仅是一位“80后”小学教师,也是青岛吟诵推广志愿者。她是青岛全民阅读的领读人,常年举办公益讲座,多次参与吟诵的推广活动。在整理女儿遗物的过程中,林岩被女儿的精神所感动,“她从2010年接触并爱上了吟诵,并在青岛地区推广、教学、研究、平台拓展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我决定用笔把女儿所做的一切写出来。”林岩说。

  2018年1月,林岩动笔写作,“我将此书命名为《吟诵的女儿》,分上下两篇。上篇‘樱开淡艳’,记录了女儿推广吟诵的诸多工作,‘樱开淡艳’是女儿的一枚印章,象征她如樱花般默默绽放、凋零。下篇‘勤耕犁手’,以吟诵为主线,梳理了女儿的成长轨迹。”林岩表示,“我也通过这本书向全国支持、关爱濒临失传的吟诵文化的志愿者们致敬。”

  《吟诵的女儿》不仅是对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歌,也是一位白发老父为黑发女儿所作的哀歌,此书荣获2018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图书优秀奖。

  以吟诵支持新农村建设

  在处理女儿遗留物品时,林岩偶然发现了一份红头文件,“内容大致是女儿去莱西开展吟诵公益讲座的通知,要求各校教师参加。”这份红头文件让林岩肃然起敬,让他感受到莱西政府对文化推广非常重视,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莱西。

  2022年,林岩在手机上看到莱西将举办“诗人眼中的‘莱西经验’全国诗歌大奖赛”。“我希望借助诗歌比赛的东风,让吟诵在这片重视文化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林岩说。他以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者周明金为原型,歌颂了周明金用脚板走出了“莱西经验”的样板,最终获得提名奖。这不仅提升了他的信心和士气,也促使他继续笔耕,完成了诗集《大青山喊我写诗》。“尽管我曾是高中语文老师,却从未尝试过诗歌创作。”在那段时间里,林岩深入莱西大地,进行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不懈写作。他精选了91首诗歌,编撰成《大青山喊我写诗》的诗集,紧跟时代步伐,赞颂了新时代莱西农村的新变化、农业新亮点和农民新风貌,为“莱西经验”赋予了诗意之美和时代活力。“因为爱女,我接触到了莱西,这给了我动力用诗歌来颂扬莱西,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莱西。”

  让吟诵文化生生不息

  77岁的林岩精神矍铄,持续在传承吟诵和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前行。“吟诵是一门较为小众的学问,但却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涉及众多学科,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和整理吟诵资料,希望能早日完成这些工作。”林岩说。

  林打打在《吟诵艺术概论》中提到:“吟诵只有公益大传播,才能大传承、大发展。吟诵不只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更是一个承载着宏大主题的小把手,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了让吟诵之光照亮青岛,林岩在2019年重新注册了女儿林打打的“青岛壹加壹全民阅读吟诵文化交流中心”,并成立多个吟诵艺术团,深入社区和居民小区推广吟诵文化。

  “除了传承吟诵文化,我现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照顾和教育外孙,把艺术传给下一代。”林岩坦陈,传承传统文化的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既是亲情的延续,也是一场文化的接力赛。 记者 臧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齐鲁银龄
   第A04版:养老周刊
   第A06版:文化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健康周刊
“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77岁林岩:以笔为翼,延续爱女吟诵梦
“出书”,我们更专业
让世界艺术走进市民生活
花园头抗日纪念碑
老年生活报文化A0677岁林岩:以笔为翼,延续爱女吟诵梦 2025-03-31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