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由青岛市老年活动中心与本报共同举办的名家公益大讲堂开讲,特邀青岛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翠华为老年朋友带来一场精彩的“如何写好回忆录”的讲座。金翠华教授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写好回忆录。
关于选材,她着重谈了四个“有”:心中有小、心中有细、心中有变、心中有异同。具体来讲,由于老年人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所以要选择那些值得写的事。就是那些经常从内心涌动出来的小事,看似是小事,实际是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心中有细,指能够细致地讲过去的某件事,“想一想哪些是能震撼自己的细小的事”。金教授提到过去“挨饿”的经历,从很多细节可深刻反映当时的社会,唤醒年轻人珍惜生活。心中有变,指的是那些过去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结局,有了变化,是什么引起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值得写的内容。心中有异同,指人的弱点很多是共同的,在不同的处事中有些心意却是相同的。“心中有了异同,写出来的东西就有了反思和成长。”“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金翠华教授提醒老年朋友,开始写作前,先选好素材再动笔不迟。
金翠华教授总结了创作回忆录语言需把握的四个要点:准确、简洁、通顺、生动。准确,才能让读者正确理解你所写的内容,想做到这一点,心里要先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简洁可以让文字更为清楚得表现出来;可以借鉴别人的写作文风,但当自己开始写的时候就要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就好,这样才是真实的自己;加上事例,才能让回忆录生动起来。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