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王伐纣”,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按照几千年来的说法,这场战争的场面是这样不可思议:还没等双方交战,70万商军便集体倒戈,杀向朝歌!然而,这里看似自然,却充满了说不清的吊诡。
在奴隶社会,奴隶从属于奴隶主,没有自主权,也没有人会想到反抗,所谓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都是后人强加到人家头上去的,奴隶们还没有这个觉悟。所以,在奴隶社会的巅峰时期——商朝末年,发生奴隶大军临阵倒戈,实在是很可疑。其实翻开那时的史料,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身影,这个人叫胶鬲。
在江苏扬州、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一位是人工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一位是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第三位就是胶鬲,是贩运食盐的祖宗。自古盐商都是身家巨富,作为盐商祖宗的胶鬲更是不在话下。
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商纣王讨伐东夷,耗资无数,眼看国库日渐空虚,连酒池肉林都快供应不上了,这时,周文王向商纣王举荐了胶鬲。对商纣王来说,胶鬲无疑就是救命稻草,其巨额财富让商纣王一下子摆脱了困境。为了报答,商纣王封胶鬲为少师,上演了一幕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钱权交易。但是,胶鬲终究是周文王的人。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亡商朝的倒计时。
有一次,商纣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胶鬲率领使团访问周国。就是在这次访问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胶鬲对上了暗号,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许诺事成之后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封地运城盐湖地区,全权发展当地盐业。
回到朝歌后,胶鬲开始行动了,成功地将几位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派到了东夷前线,等到周武王讨伐朝歌时,70万商军正是由胶鬲率领的,“临阵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 马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