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小看这个黄色扶手,有了它,给我们老年人真是带来满满的安全感。”7月25日中午,在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的太湖路社区助老食堂,刚刚打完饭的徐大爷拎着热腾腾的包子满脸欣慰地说。
近年来,不少助老食堂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小食堂”化身为养老“安全屋”,旨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舒适、功能完备的用餐环境。
老人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92岁的徐大爷已经在太湖路社区助老食堂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虽然和孩子住得相距不远,但毕竟子女也都已五六十岁,“现在好了,自从来助老食堂吃饭,孩子们也省心多了。”当天中午,徐大爷共买了9个大包子,由于老两口都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原本27元的花费在扣除各种补贴后,只花了6元钱。
包子、饺子、盒饼、鸡蛋饼……这些面食都是助老食堂的特色,深受周边老年人欢迎。当天上午十点半许,离中午吃饭还有一段时间,食堂内早已排满了前来打饭的老人。“今天这还是少的,昨天中午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马路上。”据太湖路社区助老食堂负责人左毅介绍,食堂每天中午供应14个左右菜品,5—6个特色菜,主食花样繁多,确保每位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也正是这样的细心和贴心,让助老食堂成为老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在这吃了半年多了,几乎天天都来。”90岁的宋修俭老人,由于年轻时摔伤了腰,不能长时间走路。过去,三个女儿需要天天往家里跑,为他做饭。现在,有了助老食堂,老人可以轻松地解决午餐问题。宋修俭给这里的评价是“饭热菜香”“非常喜欢”,这些点滴改变,不仅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悉心关怀,“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老人感慨道。
细节关怀显真情
曾经的“一餐热饭”难题,如今可以在家门口轻松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了助老食堂的常客。据了解,如今每天在太湖路社区助老食堂打饭就餐的老人固定在150人左右,对于不方便前来就餐的老年人,食堂还可以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为了让老人们吃得更健康、更放心,食堂的菜品都是低油低盐低脂,满足老年人口味清淡的需求。“我们既要考虑老人能不能咬得动,还要保障菜品质量,选用的食材从采购到出品都是规范管理。”左毅坦言,老年食堂不仅是老年人吃饭的场所,也是乐享晚年的地方,当服务、品质、价格都合适的时候,老人自然会把这里当成“暖心窝”。
不仅如此,在社区助老食堂就餐,不需要赶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前来打饭的老人在开饭前,就围坐在桌前,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着饭菜出锅。也有不少老人会坐在紧挨食堂的小树林中,和老街坊们唠着家常,“我一个人住,在家做饭不光麻烦,吃饭也一个人,难免孤独,现在每天来社区食堂打饭,不光吃得好,还能一起聊聊天,排队的过程也变得很温馨。”居民徐阿姨笑着说。
“今年,在我们原有适老化的基础上,政府又出资进行了升级改造,给我们门口做了扶手,加了踏板,旁边的小树林里也安装了扶手和适老化椅子,方便老人休息和交流,天气好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早早来到这里。”左毅表示。
多元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一人、一碗、一勺、一筷,看似民生小事,实则增添了城市的温暖底色。据了解,和太湖路社区助老食堂一样,2024年,市南区在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上下足“绣花针”功夫,对全区11个街道、24处老年助餐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平整地面落差,减轻老人行动阻力;优化斜坡设置,方便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通行;安装助行扶手,增强老人行动稳定性;定制专属防滑垫,消除老年人行走绊倒隐患……这些看似小小的改变,实则极大地提升了老人的就餐体验,让他们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尊重与关爱。
“这一些些小心思、一件件小设施、一个个小细节,让前来就餐的老年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关爱。”左毅表示。据悉,接下来,市南区将持续关注辖区老年人服务需求,因地制宜、赓续发力,多元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精准解决老年人助餐“小问题”,用心做好养老服务“大文章”,绘就“乐养市南”温暖底色。
记者 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