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陪诊师悄然兴起。陪诊服务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现实需求,但由于缺乏监管、准入门槛低等原因,有的机构或人员以“陪诊”之名行“黄牛”之实,妨碍医疗公平。陪诊行业健康发展需要监管和行业规范同步跟上,才能更加规范安全。
陪诊服务方便患者
“早上与客户会合前,我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到医院取号、给客户买早餐。客户到了,我就带着他排队、面诊、缴费、检查、取报告、取药,直到确认完成所有程序,将客户送上车,陪诊服务才算结束。”小刘一年前辞去了医院里的行政工作,做起了陪诊师,他团队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有过医院工作经历。
据小刘介绍,一般需要陪诊服务的有三种情况:一是陪同就医,主要是老年人和孕妇、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等;二是代替问诊,主要是外地患者;三是跑腿,因为各种原因没法来医院的患者也会找小刘帮忙。
陪诊平台运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陪诊平台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一些机构、公司招聘陪诊师,统一培训、分配工作、发放酬劳,服务质量相对有保障;还有一种是类似外卖平台的经营模式,即开放平台供大家注册,自主接单陪诊。在第二种模式中,无论是否具备相关职业技能,只需在平台注册就能够提供陪诊服务,有的并不能真正提供便利,反而可能导致各种服务纠纷和后续问题。
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网络平台都能预约内容相似的陪诊服务,但价格却相差巨大。服务价格一般根据陪诊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调整,难以量化,全由服务提供方开价。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运营者手中,平台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控制服务价格。各平台无须相关资格证书即可经营,定价、管理标准不一,为陪诊服务市场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许泽玮表示,有关部门应加快构建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加强对不法诊疗行为和不规范医疗平台的监管和整治。同时,鼓励医院通过提供上门就诊、实现患者分流、增加职业人员数量、提供网络就诊等新型诊疗方式等,主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建议,一方面应构建职业陪诊企业认证与资质管理机制,明确行政监管主体,着重从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收费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应推动形成陪诊行业自律,通过市场发展、政策引导“两只手”推动陪诊行业良性发展。
史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