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出台
食品保质期必须容易找、不用算……
●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应当在包装上设置独立区域具体标注
●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应当采用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进行标注
●预包装食品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直接标注保质期到期日
不少消费者曾遇到这样的烦心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难找,找到了生产日期,还要找保质期,计算后才知道是否过期。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同步实施,解决消费者关于食品标签的烦恼。就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
问:如何解决食品标签上日期“找不到”的问题?
答:《标识办法》从食品日期标注的位置入手,规定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应当在包装上设置独立区域具体标注,且标注的具体日期不易脱落。若独立区域未设置在包装主要展示版面,应当在主要展示版面上清晰准确标注“见包装物某部位”字样,标注具体日期的部位应当易于查找。
问:如何解决食品标签上日期“看不清”的问题?
答:《标识办法》从食品日期标注的颜色对比和字体大小入手,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应当采用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进行标注,其中,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应当以白底黑字等对比明显的形式标注,保证清晰识读;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标注的字体最小高度要求从目前的1.8毫米整体提升至3.0毫米,对包装最大表面面积不足35平方厘米的则要求字体高度不小于2.0毫米。
问:如何解决食品标签上保质期“不易算”的问题?
答:《标识办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从保质期标注的方式入手,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直接标注保质期到期日,消费者可以直接知晓食品的可食用期限,无需消费者另行计算。
问:对食品标签还有哪些特别要求?
答:为避免食品名称欺骗、误导消费者,《标识办法》强调食品名称应反映食品真实属性、如实体现所用原料,规定以动物源性食品原料制成的食品,其名称体现畜禽肉或者动物性水产品原料的,该原料应为主要原料。其中,名称仅体现一种的,所用原料应全部来自该畜禽肉或动物性水产品;名称体现两种以上的,所用原料应按添加量从高到低在名称中排序。如,使用牛肉、猪肉两种原料制作肉丸,不得以“牛肉丸”作为食品名称。
问:很多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食品,网络食品销售标识有什么要求?
答:《标识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网络销售预包装食品,应当在销售主页面刊载食品名称、净含量、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地址、特殊食品产品注册或备案信息等食品标签信息。同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发布的食品标识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设置专门的网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及信息进行检查。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
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要设置电梯……
●明确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提升为“不低于3米”
●楼板隔声性能指标提升为“不大于65分贝”
●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
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新版住宅国家标准出台,将给百姓未来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带来哪些改善?
规范提升了住宅空间标准,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规范明确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提升为“不低于3米”。
“规范将层高提升了20厘米,这一调整考虑了我国居民身高增长的趋势,能有效改善空间感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建筑师曾宇表示。
提升20厘米,既改善空间高度,也给室内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带来提升,增加生活便利度的同时,增强了功能灵活性,为多样化装修、技术发展、生活需求变化提供更充足的条件。
在居住环境方面,规范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安静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项目规范,在住宅隔声和噪声指标方面,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并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水泵等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
“规范对住宅声环境指标要求进行了提升,能大幅减少噪声干扰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声学研究室主任闫国军说,规范将楼板隔声性能指标由“不大于75分贝”提升为“不大于65分贝”,有利于切实提升居住品质,减少邻里干扰。
抵御严寒和酷暑是建筑的基本功能,室内热环境质量是保证人体健康舒适,提升居住满意度的关键性能指标。规范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设施,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此外,规范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对于电梯配置标准的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朱显泽说,这能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需求,方便普通居民日常出行和搬运重物,也有利于医疗救护。目前,我国二三层集合住宅很少,新规基本涵盖绝大多数住宅建筑,可避免未来再面临加装电梯的难题。
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规范系统强化适老化设计,要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了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
在住宅安全性上,规范对燃气、电气等多项标准进行了提升,提出住宅建筑防雷措施,规定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缆到户方式建设,要求在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能随时接听和拨打手机。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