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刘震云的作品珠玉在前,搬上戏剧舞台的《一句顶一万句·出延津记》又会带来怎样的演绎呢?4月12日—14日,由鼓楼西戏剧出品、制作的这一舞台剧在青岛大剧院上演,作为青岛大剧院抓马青年戏剧节“刘震云作品三部曲”中第二部上演的作品,该剧把文学名家对生命的感悟与演员结合内在能量的表达一并呈现,主演李光洁挑大梁出演剧中主角杨百顺,用出色的演技诠释着这位主人公悲凉却又充满韧劲的一生。
“一万句”里难寻“一句话”
《一句顶一万句》由牟森导演,改编自刘震云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全书包含上百个人物,跨越七十载时光,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此次搬上话剧舞台,牟森导演保留了小说中缠绕、絮叨的语言方式,包裹着一个个人物的内在孤独。角色们自知或不自知,都在寻找自己那句“顶一万句”的一句话:老詹在找代表信仰认同的一句话,吴香香和老高在找代表乱世真爱的一句话,老汪在找治愈父女情感的一句话。找到的人就安定了下来,找不到的人即便在日常生活中被“一万句”包裹,也会像杨百顺一样不停地在不同职业、不同地点间奔走,惶惶终生。
男主角杨百顺饰演者李光洁坦言,每一位读者对书中的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作为演员,他被“杨百顺”的韧劲所打动,“这部戏体现的是杨百顺的韧性,他面对境遇坚韧地活了下来。剧中最后杨百顺面对吴香香和老高一大段独白,说明他找到了自洽的方式。这种自洽是让他坚韧活下来的平衡点,同时充满了悲剧色彩和无奈,但生命本身就是需要韧劲的。”
采访中,李光洁坦言,自己曾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读过刘震云的小说原著,“当时就有个想法,如果我有机会见到刘震云老师,我会问他‘在你心里能顶一万句的一句是什么’,可是时过境迁,现如今,当我有机会跟刘震云老师碰面的时候,并没有去问他这个问题,因为你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会发现没有这一句话——随着你的经历越多感受越多,有更多的话是在心里,你很难说出这句话,哪怕你觉得这一句能顶一万句,但是真的当你想张开嘴,这句话还是挺难的。”
与观众一同感受“共时性”
《一句顶一万句·出延津记》在青连演三场,导演牟森为这部人物繁多、线索复杂的大戏设计了丰富的视听体验,剧中有旁白,有歌队,有独白,一个个人物在舞台上“立”了起来,继而带来丰盈充沛的视听冲击。不过也有不少读过原著作品的观众“按图索骥”,坦言并没有呈现出杨百顺老中青的跨度,“其实观众的反馈也是对的,因为我们的话剧只是演到了杨百顺在21岁的时候坐上火车走了的时候就结束了,大家如果按照小说代入到舞台剧的演出中来,未必能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李光洁认为,“牟森导演曾经说过,话剧《一句顶一万句》只是对刘震云小说的一种解释,每个受众都有对于人物角色的看法,话剧只是一种导演的解释和表达。”
刘震云的原著,牟森导演的执导,在李光洁看来,这是任何一位演员都无法抗拒的作品,而舞台剧也是演员与观众一同感受“共时性”的一种体验,这也是舞台剧的魅力所在。
《一句顶一万句》全程以河南方言演绎,观众渐渐入戏的过程也是渐渐与人物命运契合的过程,而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也体现在细微之处,“其实相较于北京的演出,我在青岛做了一些调整,这种调整不是每天看的观众根本看不出来。这些调整很有意思,每天说着同样的台词动作,但是我每天的表演在不停变化,而且是能得到观众直接的反馈。尽管舞台下黑暗一片,冥冥中我能知道我做得是否更好。”李光洁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剧院供图
动态
更多好戏将接续上演
青岛大剧院2024年抓马青年戏剧节“刘震云作品三部曲”堪称一次大手笔。“三部曲”第一部《一日三秋》已经于3月初上演,第三部由张歆艺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即将于5月17—18日上演。三部戏总体概括了刘震云对延津、对中原大地乃至对国人灵魂的观察,借由口碑的铺垫,使得青岛观众感受到了从笔端到舞台的心灵激荡。
除以上三部曲作品外,青岛大剧院后续好剧不断:5月,有“法剧毒药”之称的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将亮相青岛大剧院,掀起又一阵法剧热潮;6月,两部阿加莎推理巨作《捕鼠器》和《谋杀启事》将为岛城观众带来精彩的悬疑故事,而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将在6月上演;7月,由刘令飞、白举纲主演的中文原创音乐剧《人间失格》和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芝加哥》将对照呈现东西方音乐剧的不同质感,持续提升青岛戏剧市场的水准和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