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开学,岛城广大中小学生迎来了“乙类乙管”和“阳康”后的首节线下体育课。按照有关要求,线下体育课要开足开齐,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向各校发布工作提醒,新学期体育课教学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和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组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开展体育运动。
课前“摸底”课中“把脉”
新学期,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回到久违的校园,迎来“乙类乙管”和“阳康”后的首节线下体育课。第一课也是“安全课”,体育教师在课上首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做了摸排,随后向学生讲解了“阳康”后的运动注意事项。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教师李轶晨告诉记者,不只是第一课,以后每堂体育课都会把“安全”二字贯穿始终:课前,教师们会了解学生当日的身体情况;课中随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注意监测学生的心跳;课后询问学生的练习强度如何,有无不适环节。“通过课前询问、课中观察、课后反馈,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变化,从而更加合理地、循序渐进地安排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锻炼任务,帮助同学们逐步恢复到正常运动水平。”他说。
去年12月,岛城各校受疫情影响陆续进入居家线上教学状态,体育教师与学生只能“隔屏”互动,再加上不少学生经历了“阳康”恢复期,整体而言学生的运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青岛太平路小学体育教师辛兆亮介绍,开学后,学校一方面按照有关要求开足开齐线下体育课;另一方面以学生安全为第一要求,在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的前提下,从体能恢复开始,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为了确保学生运动安全,太平路小学体育教师与卫生教师合作开展学生体质摸底。其中,卫生老师摸排学生是否“阳过”、“阳康”时间、恢复状况等;体育老师则是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50米跑、跳绳等中小强度的运动测试,同时监测学生心跳、肺活量等数据。由此,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就有了期初汇总,便于与后期数据形成对比,科学指导体育教学。
分组教学强度不同
“老师,我感觉这个运动强度很小,我都没活动开。”“老师,这个运动量比较适合我。”……在青岛海信学校,体育老师在摸排学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体能状况和运动感受,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海信学校小学部体育组组长胡崇亮说,学生“阳康”后的恢复状况各不相同,运动后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所以老师们设计了不同强度、不同密度的教学内容,让各个组别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
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小鱼雷掷准”“小鱼舞”“5678舞”“趣味田径”……这些都是海信学校小学部设计的特色体育项目,具有低强度、游戏化等特点,在欢乐中调动起孩子们运动的积极性。
初中生由于面临体育中考过程管理考核和目标效果测试,不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又有不同。海信学校初中部体育组组长张洋告诉记者,初一年级现阶段的体育课以健身操、排球垫球等小力量练习为主;初二年级以排球、篮球等运动量适宜的球类运动为主;初三年级目前则是夯实球类运动基础,适当进行50米跑、立定跳远等素质类训练,但是暂时避免1000米跑、800米跑等高强度训练。对初三学生来说,体育中考目标效果测试要求他们在球类运动中“三选一”,在素质类运动中“四选一”,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则是必考项目。张洋说,教师会根据初三学生体能情况和适应情况,逐步加大练习强度和密度,做到安全、科学迎考。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记者 王沐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