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
A06:专题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他们,是十字路口的一抹“青岛红”,让匆匆过客感受到城市的温情;他们,是人生渡口的一只小船,以爱和奉献传递希望;他们,是风雪关口的守护者,播撒阳光和雨露,让岁月静好常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3月5日是第59个“学习雷锋日”,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如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发扬光大。青岛是 “大爱之城”,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经超过170万人,平均每5.92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志愿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青岛志愿者又有哪些大爱倾城的故事,早报对此作了一番探访。

数说 ◆◆

岛城志愿服务大数据

  据青岛志愿服务网显示,到今年3月3日为止,全市志愿者组织达14085个,志愿者数量为1702525人,活动数量是22463个,活动时长2667218个小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青岛常住人口1007.2万人,按此计算,青岛志愿者占到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6.89%,也就是说,青岛每5.92人中就有1位志愿者。

性别比例

女性

占45% 

男性

占55%

志愿活动类别

  分为社会治安、扶贫济困、助老助残、慈善关爱、文明劝导、就业创业、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社会管理等22项。

  活动数量占前五位的分别是:文明劝导(

4023

个)、

卫生环保(

3306

个)、社区服务(

3301

个)、慈善关爱

2840

个)、城乡社区文明创建(

2628

个)

深化开展“点单式”服务

  “我们不断强化志愿服务组织引导,不断创新志愿服务载体和形式,使得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组织活跃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孵化培育,深化开展志愿服务“点单式”“菜单式”服务,重点打造群众急需、特色鲜明、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品牌项目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服务广大群众。

  通过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举措,不断提高群众道德文明水平,开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从全市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类别来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环保、扶弱帮困、社区服务类志愿服务活动占比持续上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频次多、组织活跃度高。

  青岛志愿服务网数据显示,2021年9月、10月份全市新增志愿者60200人,志愿服务组织927个,青岛志愿服务云平台平均每天发布62个志愿服务活动。

  全市围绕“一老一小一困”开展志愿服务,启动“情暖夕阳红”爱老助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手牵手圆梦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关爱少年儿童“阳光成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七帮”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合、整合、配置作用,推动志愿服务资源力量下沉城乡基层,汇聚家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精准对接“老小困”群体,开展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的志愿服务。

  城阳区北曲后社区的工作人员纪

  成成介绍,社区在2021年11月

  份为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

  及独居老人配发了具有定位功能的“一键呼叫”设备共280多台,并对社区老年人实行“互联网+健康监测”服务,他们可以通过“一键呼叫”功能,向家人、社区网格员、社区智慧医疗中心发出呼叫,并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截至目前,社区网格员接到呼叫共计400多次,社区智慧医疗服务中心接到呼叫20多次。同时,社区网格员、智慧医疗服务中心也定期主动呼叫老人,进行关心关爱和健康指导,依托党支部网格,实现了居民有所呼,网格有所应,及时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人、独居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志愿活动实现全覆盖

  据介绍,全市志愿服务活动遍布城乡各地,活动内容涉及扶弱济困、帮老助残、支教助学、法律援助、心理护理、环境保护、大型社会活动等40余个类别,其中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助老、助小、助困类志愿服务活动排在前三,社区服务、城市环境保护类志愿活动占比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在完善注册登记制度方面,通过数字赋能,志愿服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青岛志愿服务网“一网一公号一程序”互通,制定了“志愿服务网注册办法”,方便注册登记招募。

  在完善培训管理方面,依托全国首家志愿服务学院,搭建了市、区(市)、镇(街)、村(社区)四级培训网络,制定培训制度、培训课程、培训计划,全市组织开展专题培训230余次,培训文明实践志愿骨干8000余人次。

  在完善褒奖激励方面,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典型优先录用等鼓励政策写入《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创新推出志愿服务工时信用银行系统,2万余名志愿者凭积分兑换奖品。在完善物质保障方面,各级试点探索专项基金,规范活动经费开支范围及相关要求,明确特定志愿活动需购买保险。在完善技术支持方面,依托信息平台,全国首创志愿服务“网约”模式,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奖单”工作闭环。

  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立足基层实际、服务群众的原则,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其实际需求,坚持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儿,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下一步将往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楼宇、网格、车站等领域延伸,实践阵地遍布岛城各个角落,为志愿服务活动搭建了广阔舞台。全市170多万注册志愿者,聚焦“老、小、困、病、残、教、难”等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建立志愿服务群众需求征集机制,深入各级实践阵地,准确把握基层受众的特点与需求,开展吸引群众参与、满足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伍坚持常态化开展活动。2021年,全市以文明实践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广泛调动起了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市文明办牵头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志愿服务让岛城更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发动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结对共建,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开展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联建共建活动。

  今年,我市将继续建强用好各级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志愿宣讲,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主题活动,举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益大赛,培育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围绕“五为”主题(即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打造“大爱青岛志愿五为”服务品牌。

大爱故事 ◆◆

“笑姐”宋桂华带领团队送爱心衣物。

笑姐助残 量体选衣

  在青岛有这样一个人,她在全国首创为贫困残疾人 “量体选衣”的精准帮扶模式,带领团队送出爱心衣物42万多件。

  因为爱笑,大家都称她为“笑姐”,她的团队也因此得名 “青岛笑姐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 “笑姐”的真名叫宋桂华,70岁的她胸前总是别着一枚雷锋头像像章。“团队是2005年成立的,起因是我母亲的一个想法。”宋桂华告诉记者,那一年家里装修,许多家具闲置下来,向来心善的母亲就想把这些物件送给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

  笑姐介绍,2020年11月的暖冬行动中,青岛早报与笑姐公益等多支志愿服务团队一起,发起爱心白菜进社区、量体选衣等活动,帮助许多困难居民家庭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表示很感谢青岛早报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的支持,让 “帮人就是帮自己”的精神影响了越来越多人。

  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宋桂华获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并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她在发言中说,“我们就是一群普通平凡的老百姓,做的也是非常普通的小事,但是笑姐团队有信心将这些小事重复一千次、一万次,将来必定会成为不平凡的大事。”宋桂华常常对团员说,不要认为自己没钱就不能做好事、不能献爱心,即使你只捐助了一件衣服,但爱心是无价的。

  “我们帮扶群体定位是残疾人特困家庭。通过网络募集衣物,招募志愿者精心分拣、量体选衣,再进村入户面对面送温暖。 ”宋桂华说道,笑姐团队坚持不接受捐款、不组织捐款,在全国爱心志愿者团队中首创 “量体选衣”。另外,还打造了“道德讲堂”“筑梦花季”“暖冬行动”“快乐驿站”五大品牌,并荣获多项荣誉。笑姐说,她的团队里大多数都是低收入人群,不乏下岗职工、大病患者等等,但是生活的苦没有磨灭他们心中的爱,他们想去帮助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人。 “队员‘福鸟’7岁时因事故头部受伤,导致行动、说话能力受损,但是他顽强地自学文化课程,现在负责团队的公众号运营、社群管理,十分出色。团队庆祝创立10周年时,他用仅能灵巧使用的一根手指写出了20多万字的团队历程,我们所有人都很感动。 ”

  其实广大受助者并不知道“笑姐团队”是谁,但每当一件件合体的衣服穿到他们身上,他们满含感激地说出“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语时,是宋桂华和所有志愿者最大的欣慰。“精准帮扶、用心用情才是对志愿精神最好的诠释。 ”宋桂华说。

  “17年来,先后有7万多人次参与我们的爱心活动,我们先后组织了400多次活动,他们的爱心付出让我们很感动。 ”宋桂华说,“2020年,我和团队里另外3名老友一同考出了社工证,我们想法是不管自己有多大年龄,都要坚定一个信念:社会责任不能忘。公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会一直将笑姐公益坚持做下去。 ”

鲍秀兰忙碌在社区志愿服务一线。崔永兰指导智力障碍青年学习技能。

服务社区 老当益壮

  在李沧区北山社区有位老年志愿者,每天两次巡逻社区,围着社区走上万步,全年无休,“我奉献我快乐,我奉献我健康”是她的口头禅,她就是74岁的鲍秀兰。

  2002年,鲍秀兰从李村小学退休后,回到了北山社区,“爱管闲事”的她成为果园路12号大院的楼长,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她都会想方设法帮邻居们解决。

  2010年,鲍秀兰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在病痛和压力下一度变得消沉,但最终在众多病友的帮助下和志愿者的引导下,重新振奋起来。“别人是吃‘百家饭’,我是听‘百家话’。手术结束后,我告诉孩子,给我买一个大号的录音机,我要把我所学的教给大家。”鲍秀兰到李村公园免费教居民跳广场舞,如今,她教出来的队员已经有上百人。

  2015年,鲍秀兰成为李沧区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二中队舞蹈系的队长。每年,她和队员都会走进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武警消防中队等开展慰问演出,一年平均演出近20场,至今开展活动累计77次,自费1万多元购买慰问品。

  “我这条命是社会给的,我也要回馈社会。我把乐于奉献的老楼长、老党员、老志愿者集合了起来。 ”两年时间里,鲍秀兰的团队从7个人发展到60个人,社区成为他们的志愿服务阵地。 2019年8月,“鲍秀兰爱心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下设七彩华龄、爱心大姨、平安社区、邻里互助4个服务岗,涵盖文艺慰问演出、家电维修、独居老人爱心陪伴、安全巡逻、垃圾分类、创文明城市等服务。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鲍秀兰是第一个报名参与社区防控的志愿者。“每天上午、下午各3个小时,一天在岗6个小时。”鲍秀兰说,她走遍了北山社区所有的疫情防控岗,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2020年2月15日,一场大雪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居民大院里落满了厚厚的积雪,鲍秀兰出门时不慎摔倒,摔伤了右肩。对肩膀进行了包扎、敷药后,鲍秀兰又“吊”着胳膊出门了。大雪中,她一步一滑地来到社区防控志愿岗上,强忍疼痛为过往居民测量体温、登记、消毒……这对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时候累得上床都上不了,穿脱衣服时肩膀疼得尤其厉害。 ”鲍秀兰说。

  截至目前,鲍秀兰爱心工作室组织老干部志愿者累计开展文艺展演活动50余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00多条,处理调解邻里纠纷10多起,爱心陪伴200余人次,配送爱心午餐达80余次,安全巡逻600余次,清除小广告4000多张,开展垃圾分类宣传50余次。

  身穿红马甲、肩背布包的鲍秀兰,如今已成为北山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她热情、忙碌、快乐的身影,鲍秀兰说:“北山社区有9800多名住户,其中老年人占的比重很大。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我已将他们视为家人。作为一名老干部志愿者,我乐于奉献、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是我们志愿服务的本质要求。 ”

春雨有爱 点亮未来

  在市北区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工作间里一片忙碌景象,一些智障人士在这里做手工、学技术,他们都有基本社保和工资。该中心的负责人崔永兰是山东省自强模范、山东好人、青岛十佳道德模范、青岛市三八红旗手。在8年多的时间里,崔永兰已经帮助120名智力障碍人士融入社会,帮助其中的70人实现了就业梦想,帮助50名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士实现日间托管,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崔妈妈”。

  20多年前,崔永兰因工致残,生活陷入困境。熟悉印刷技术的她,刻苦钻研,最终练就用手一摸就能知道纸张品质、克数的绝活,创办了自己的印务公司。 2014年,为了能够帮助更多残疾人,崔永兰创办了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我们中心来的第一个孩子,为了教会他穿绳子,我花费了半年时间。这个孩子后来成为穿绳比赛的高手,直到现在,每次穿绳比赛都是第一名。”崔永兰说。在崔永兰的倾情付出下,智力障碍人士在家里不仅愿意跟父母沟通了,还会主动抢着干家务活。

  在崔永兰的带动下,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与到爱心助残的公益队伍中来,目前总数已经超过2000人,并且与30多家爱心企业组建了“爱心助残联盟”,开展了暖冬送温暖、社区清理小广告、净滩行动等志愿活动。

  “心智障碍残疾青年虽已成人,但其智力水平如同几岁儿童一般,我们策划推出了‘蜗牛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根据每个受助对象的适应能力实行‘量身定岗’,设置了穿绳组、成型组、糊盒组、包装组等,让他们都能参与到相对应的工作小组中去。通过工艺品制作、烘焙等活动,心智障碍青年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才愿意积极走出家门,变得越来越自强自立。 ”崔永兰说。

  2019年,“蜗牛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心智障碍青年和家长、志愿者一起去北京登长城,实现了他们的“北京梦想”。 2019年,“蜗牛成长计划”的智障青年们受邀参加了cctv-3《向幸福出发》栏目,展示出自我良好的精神风貌。

  通过多年的实践,崔永兰为智障的残疾人员创建了集培训、工作、康复、公益为一体的多元化辅助就业新模式,不仅带领帮助这些残疾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技能,实现着自我价值,还带领大家一起参加志愿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在一次参加户外志愿服务时,有个孩子高兴地对我说:‘我也成为一名志愿者了! ’那一刻我特别高兴,看到他们在不断成长,这就是我的幸福。 ”崔永兰说。

  如今,心智障碍青年们都具有了一定的自我生活能力,经常和志愿者一起参加倡导文明、提倡环保、捡拾垃圾、关爱老人、关爱残疾人、义卖捐助等公益志愿活动,心智障碍青年们把社会给予自己的爱传递下去,回馈他人、回馈社会。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王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题
   第A04版:专题
   第A05版:发布
   第A06版:专题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周末
   第A10版:人文青岛
   第A11版:文艺评论
   第A12版:视角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青岛早报专题A06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2022-03-05 2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